(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摘 要]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辦學層次的逐步完善,進一步理清高職教育體系、定位、發展與模式問題顯得更為緊迫。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討論。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體系;定位;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68-01
一、問題的提出
(一)高職改革的時代背景
我國已處于后工業化時代,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產業經濟發展中,必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驅動,以制造業強國替代制造業大國為目的。這就為高職改革設定了時代背景,即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企業技術系數處于動態調整過程之中,從而去除了過去人才培養“一勞永逸”的想法,而是從建構學生的基礎職業能力和學習能力入手,最大化地促使學生能適應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二)高職改革的目標導向
在管理學中存在著“目標管理”的概念,其主要由目標分解和目標協同共同作用而成。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若要改革成功,則首先需要在頂層設計中理清自身改革的目標導向。從高職教育的社會屬性出發,其改革的目標導向可以概括為:第一,培養職業素質合格的專門人才;第二,參與到區域經濟發展中。筆者發現,在對高職教育進行定位時,不少同行往往重視第一個方面,而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較為忽略。
二、高職教育的體系及定位
(一)高職教育的體系
“體系”構成了一個系統,而系統則是由相互關聯的片段所構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高職教育體系,但為了更好地與本文主題相契合,這里可以從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兩大板塊入手,來建構高職教育的體系。筆者從參與的專業建設中感知到,同行都喜歡以具體的課時比例關系來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關系,如1:1、3:2等。前者意味著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對半分,而后者則意味著理論課時占總課時的3/5。筆者認為,在適應未來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下,在個體人力資本存量的構建中應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且不同專業所面對的崗位能力要求也存在著結構性差異,所以不應機械地套用不同的比例關系。
(二)高職教育的定位
在校本要求下來對高職教育進行定位,并結合上文所討論的結論,其可以從這樣兩個環節入手:第一,根據人才培養計劃,建構起學生基礎性的專業職業素養,即專業崗位能力和專業職業思想。第二,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建立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而在校企雙贏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高職教育應最終定位于“以學生為本”,并努力為此構建起開放式辦學格局。
三、高職教育的發展與模式構建
(一)高職教育的發展
1.實現“量”的合理擴張。實現“量”的合理擴張,不僅是對教育公平的考慮,也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級職業人才需求的考量。從經濟學原理中可知,高級職業人才的聚集密度在學習效應下能夠獲得知識外溢,從而帶動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2.突出“質”的漸進提升。突出“質”的漸進提升,則是高職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而辦學質量的提升,不僅需要從夯實教學物力資源入手,更需要從提升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入手。
(二)高職教育的模式構建
1.高職教育的模式構建方向。第一,校企對接方向。筆者建議高職院校積極開拓與本區域重點企業和主導產業內企業之間的合作,這樣在借助企業強大的崗位優勢的同時,也能實現拓展學生就業的目標。第二,強化育人方向。在依托校企合作深化措施的基礎上,學校還應通過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夯實“校中廠”的辦學模式。第三,團隊建設方面。目前需要優化的方面便是在鞏固以上環節的同時,營造教師團隊內部的學習氛圍。
2.高職教育的模式構建方法。第一,適應市場游戲規則。在開展與本地區企業的合作時,高職院校需要適應市場游戲規則,從而能最終實現雙贏而夯實合作基礎。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在頂層設計上突破體制內的辦學束縛。第二,形成校企共生環境。高職在自費開展招商引資的同時,還應為被引進的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條件,從而為夯實“校中廠”提供可持續的辦學條件。第三,在師資隊伍建設領域,需要科學設計激勵機制,進而促進高職教師隊伍主動完成人力資源的轉換工作。筆者建議,可以在職稱評定條件的設計上引入相應的激勵機制。
筆者認為,在高職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重視這樣幾個問題:第一,近年來高職院校都熱衷于參與評選國重和省重,因而在辦學中難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痕跡。第二,我國高職院校辦學體系改革缺少足夠的案例做參照,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難免存在著以“先進院校”為樣本,卻忽略校本要求的情況。為此,在今后的教改中需要進一步厘清高職教育體系、定位以及發展和模式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樂夫,姚洪略.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剖析及對我國職教發展的借鑒[J].高教探索,2007(3):54-57.
[2]萬瑤.高職教育體系內學校“專升本”的可行性、存在的困難及對策[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2):245-246.
[3]姚秋江.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是提升就業質量的關鍵[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3):50-51.
作者簡介:鄭佳(1988—),女,武漢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