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教育治理現代化呼喚第三方評價,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是推進學校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闡釋第三方評價的背景、內涵,分析了第三方評價實現的機遇,并對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領域的第三方評價開展做了現狀概述,在此基礎上對第三方評價進行了前景展望。
[關 鍵 詞] 第三方評價機制;高等教育;教育治理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71-01
一、背景
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指逐步擺脫單一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 轉而賦予社會更多的自治空間與自治權力,最終實現善治的治理。教育系統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總要求下,教育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也應圍繞這一總要求,完善科學規范的教育治理體系。當前,教育評價存在諸多積弊,朱永新在《關于發展“第三方”教育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提案》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評價主要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系統內部,教育評價主體、模式、指標、理論等十分單一,導致非人本、不科學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同逐步擺脫單一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相對應,教育治理也日益呼喚多主體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務,實現“管、辦、評”分離。
二、第三方評價內涵
正是在這樣的呼喚下,第三方評價日益引起學者的關注和探討。第三方評價又稱為第三方評估,是指獨立于教育行政系統之外,介于政府、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專業組織評價。第三方評價通常分為獨立型和委托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諸如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主持的PISA測驗,又如由專業考試機構組織的雅思、托福考試。委托的第三方評價則一般是指將評價工作委托給學術團體、新聞媒體、教育研究機構等。
三、第三方評價之機遇
從現實需求來看,目前學校教育評價方式存在一定弊端,打破管、辦、評一體化有其必要性。以往的教育評價大多是自己管理自己評價,評價主體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從評價科學性的角度來看,這些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有待商榷,對教育評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存在影響。而引進第三方評價之后,由于實施評價的第三方同評價的主客體之間不存在利益關系,人員構成較為專業,評價結果則更具有權威性。從政策導向來看,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為第三方評價的開展提供了依據。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檢測。”2015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又一次強調“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外部評價機制”。這些都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第三方評價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
四、我國第三方評價開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評估朝著專業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的呼聲越來越高。2003年,我國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伴隨著這一大規模性和政府督導性的評價工作,對引入第三方評價的實踐也進入大發展時期,許多地區和高校做出了有益嘗試。市場環境下獨立開展評估的機構、高校自身設立的評價機構、半官方的評價機構等紛紛誕生并發展。例如,高等教育咨詢類公司、獨立第三方評價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已連續8年發布《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其中的觀點、數據和結論對高校主管部門、大學生以及創業就業都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許多高校也成立了教育評估中心,例如,揚州大學在2004年成立了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上海市教育評估事務所、江蘇教育評估院等半官方的組織機構也為當地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相當有價值的評估。
在基礎教育領域,對第三方評價的探究起步稍晚,但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目前基礎教育領域的第三方評價多由社會評估中介機構和組織、受教育職能部門委托成立的評價小組來實施。例如,自2011年起,寧波江東區教育局決心對傳統教育“管、評一體制”的改革,主動與區域基礎教育較有影響力的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洽談,由他們出面組建包括教育理論專家、評估專家和辦學專家在內的第三方評價組織。2014年,陜西高級人才事務所經過公開招標,接受西安市教育局委托,承擔第三方評價的工作,該公司發布的《西安基礎教育改革2013-2014半年度評價結果》,對西安市教育局推行“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實際效果給出了評價結論。這是西安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的嘗試和探索。
五、第三方評價之前景
盡管上述實踐探索都劃分在第三方評價的范疇,但多數仍是“帶有第三方評價的性質”,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第三方評價。而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評價應當首先具備“獨立性”的特點,這能夠保證評價過程真正做到不受委托方的影響和干涉,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然而,目前這些組織和機構的評價報告對幫助學校提升辦學質量、改進辦學水平等有著不容置疑的作用。高校自身設置的評估機構、教育職能部門委托評估的組織及機構等“半官方”性質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存在,是獨立第三方評價的發展所必經的階段,與現階段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
隨著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教育評價主體也將愈加多元化。在不久的將來,第三方評價會有更多的實踐,“管、辦、評”分離的進程也將得到持續有力的推進。但是要從根本上實現第三方評價,或許關鍵還在教育職能部門能否對教育評價放權,只有職能部門將更多的權利下放到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獨立的、專業的第三方評價才能真正實現。
作者簡介:項欣欣(1992—),女,漢族,浙江安吉人,教育學碩士,就讀于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教育制度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