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周易思想更是中國哲學的源泉,天人合一,陰陽轉化,與時偕行等思想更是影響至今。旨在研究周易的重要思想,汲取精華,并在其指導作用下,初步構建理論模型來科學描述我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為今后土地利用的科學規劃和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 鍵 詞] 易學;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48-01
土地利用規劃是我國土地資源能良好管理的一個基礎。研究土地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認識土地的各種屬性特征及其演變規律,為人類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理論和方法支撐,因此,可以說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科學之集大成者。但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其土地問題、生態問題也接踵而至。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地污染……這些都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從哲學的角度上分析,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問題,如果能讓人和自然和諧發展,那么環境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季羨林先生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對人與環境的關系進行了思考,認為東方的“天人合一”是解決生態危機的重要思想?!吨芤住纷鳛橹袊鴤鹘y哲學的源頭,其“天人合一”更是易學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解決中國人地矛盾、環境污染的重要思想。
一、易學的簡要介紹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哲學的源頭,《周易》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習俗影響至今。其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主要圍繞著天文、地理、數學、哲學等方面展開,并不斷發展延伸出占卜等分支?,F如今,中國土地問題日漸復雜,人地矛盾不斷加深,城鄉發展差距持續加大,環境壓力逐漸變大,所以,研究易學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周易》思想的主要有:
(一)天人合一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碧?、地、人三者是相互協調,相互統一的。世間的萬事萬物始于天,生于地,而人原本也是與天地相協調,只是道德禮數、觀念習俗的影響,使人喪失了原本的自然本性?!疤烊撕弦弧笔侵袊鴤鹘y哲學中比較完備的一個內容,也是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部分,它要求我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要符合自然的客觀規律,使其能“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二)陰陽轉化
“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將世間的萬物以陰陽劃分,陰陽演變成八卦,八卦生成六十四卦,相互轉換,不斷衍生?!扒栁镆?;坤,陰物也?!爆F實中的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含義,陰陽矛盾代表了最基本的對立規律,蘊含了宇宙萬物的運動與發展規律。萬事有陰陽,陰陽相互依存,不斷轉化,不可分割。
(三)度于天地而順于時動
“凡易之道,與時皆行”,只要讓事物得其位,應其時,則其行為不偏,中位當正?!跋忍於旄ミ`,后天而奉天時”,將事物放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與時皆行,那么事物的發展就會遵循正道,也會保持最理想的狀態。
(四)象數理占
周易以“象、數、理、占”為表現構架,提出了一個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內的關于自然和社會普遍規律的哲學發展體系,占筮預測體系和象、數、理模型。象、數、理、占分別是指卦象、數理、卦名、占筮,四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二、周易思想對土地利用規劃的啟發與思考
(一)土地利用規劃的理念轉變
土地利用規劃應從以“以人為本”為中心轉化為“天人合一”為中心。因為“以人為本”和“天人合一”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雖然兩者都注重生態文明,但“以人為本”更強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更強調人的社會屬性、經濟屬性。而“天人合一”是一種把人和自然放在同等地位上的觀念,更強調人的自然屬性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這一目標。
(二)土地利用規劃要注重與時偕行
我們在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其三維空間結構進行充分考慮,還應注重時間這一要素,因為土地利用狀況與需求是一個動態變化和運動的過程,并非一成不變的。“坤日乾乾,與時偕行”,與時俱進和因地制宜是土地利用規劃中必須遵守的重要原則。
(三)研究《周易》思想來構建合理可行的數理模型
在面臨社會、經濟、政治等多種外部環境的條件下,土地利用的實際需求是一個復雜的,難以預測和確定的動態過程,這給土地利用規劃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所以,研究周易里的“象、數、理、占”,我們就能夠構造出的一個立體的具有預測功能的數理模型。首先,抓住影響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易經中的思想進行研究分析,最后模擬出適用于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理論模型,從而預測出土地、人口、社會的發展,使土地利用規劃更加合理高效,對經濟的發展、環境的保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師武軍.關于中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05(1):3-9.
[2]季羨林.“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類[J].哲學動態,1994(2):36,27.
[3]張志春.易學傳真[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