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摘 要] 就我國目前現狀而言,特殊兒童早期教育已經成為學前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殘障兒童得到早期干預治療的途徑,也從實質上體現了我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探究了特殊學前教育的意義,并對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干預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 鍵 詞] 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早期干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56-01
一、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的基本含義
首先,就特殊兒童(殘障或缺陷兒童)本身而言,是指需要通過特殊教育和有關服務才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的兒童。故特殊兒童早期干預指對0~6歲特殊兒童實施的啟蒙性教育,又稱學前期特殊兒童的補償性教育。
二、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前教育對特殊兒童自身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對特殊兒童自身重要性可分三個角度進行探討:
角度一:特殊兒童自身的疾病或缺陷的早期干預
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實施,符合特殊兒童康復早期干預方案的要求。有效的治療和教育能幫助其殘障程度的降低。不僅能使疾病帶來的痛苦降低,也能最大限度地補償他們的殘障或缺陷。
角度二:特殊兒童的認知程度及后期發展
不僅是特殊兒童,正常兒童的學齡前期也是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每個人都必須面臨的啟蒙階段,適當的教育能夠為后期的認知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實施相關教育手段(如情景環境創設),能夠極大地促進特殊兒童語言表達、記憶力、邏輯思維、想象力、感知、情感表達等認知能力的長遠發展。
角度三:特殊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先天因素導致了特殊兒童的身體殘缺,但后天因素如早期干預會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學前期接受科學的治療和教育,能夠使殘障兒童較早獲得應具備的社會能力,如情感獲知、人際交往、社會意識等能力的培養,為特殊兒童更好地走入社會做好了鋪墊。
(二)學前教育對特殊兒童家庭的重要性
首先,對有殘疾兒童的家庭而言,身體的恢復與矯正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資金,這對普通家庭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但若讓特殊兒童在校內接受學前教育,在得到專業康復訓練和科學教育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壓力。其次,進行學前教育,也能夠促進特殊兒童家庭結構的穩定,保障家庭關系和諧,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最后,特殊教育能夠針對特殊兒童特點提供科學的、專業的康復方案和科學教育,并且能夠正確引導家長從各個方面給予特殊兒童更加合理的關懷照料,進一步提升了家庭氛圍的融洽度。
(三)學前教育對特殊兒童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加大對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力度,體現了我國社會目前平等、民主的主流趨勢。特殊兒童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分子,他們擁有接受特殊教育的權利。早期康復治療是實現教育平等和諧、保障特殊兒童公平擁有教育權利的體現,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殘障兒童以及殘障兒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因此,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具有良好的社會反響。
三、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早期干預方案分析
(一)基于家庭的方案
基于家庭的方案是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早期方式,它以兒童日常生活的環境為基地,聘請專業康復師到家中進行定期的康復訓練,根據家庭中所具備的訓練條件,結合殘障兒童的具體殘障情況來開展訓練,并且訓練家長能夠獨立完成相對簡單的康復工作。在基于家庭的方案中,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兒童能夠在最熟悉的環境里進行訓練,從而避免因外部環境改變帶來訓練難度的增強。同時,專業人員會對家長給予一定的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也能夠從實際出發,更好地促進他們參與孩子的康復和教育的熱情。同時,對家長的培訓方式也是利用家庭已備物件進行演示和講解,內容實用也容易掌握。通過該種訓練,既減輕了家庭各方面的負擔,也有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提高了特殊兒童的社會情感。
(二)基于中心的方案
基于中心的方案是指脫離家庭,在新的教育環境中進行早期治療和康復訓練。目前,可提供這種環境的場所有很多,例如綜合性醫院康復部、全日制特殊學?;蜷_設特殊班的學前學校。中心會為不同程度和各種類型的殘障兒童設計詳細的康復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跟蹤兒童成長,不斷跟進計劃的調整。目前,有許多中心對幼兒實施的教育方案都有社會交互的作用。因此,他們鼓勵把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全日制幼兒園或托幼機構中進行融合,也就是所謂的融合教育。也有一部分機構針對殘障較為嚴重的幼兒實施家長全陪政策,通過家長和專業康復師的共同努力實現兒童身心補償。實際上,此模式下的主體大多是完全喪失生活能力的年幼兒童,父母的絕對需要從康復程度來看是非常有效的,并且他們很愿意讓自己的父母陪同自己進行訓練。
基于中心方案的優勢,是能夠獲得在康復領域內獲得較為專業的康復訓練。但同時也存在普通家庭難以建立的劣勢。
(三)家庭—中心聯合方案
家庭—中心方案的良好樣例是墨爾本大學設計的(殘障兒童早期干預訓練),將4~10歲的殘障兒童與同年齡段的普通幼兒放在同一環境中進行訓練,要求家長參加所有干預階段,包括政策制定工作參與、設計不同情境讓家長進行選擇。
對于多數家庭,家庭—中心教育方案是一個折中的選擇。該方案的優勢有很多:嚴謹的順序課程、家長的參與與教育跟蹤、明確的目標、定期的康復評估、科學的融合教育及來自專業領域的專家長期幫助。
參考文獻:
[1]王雁.早期干預的理論依據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0(4).
[2]茅于燕.兒童智力全接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