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浙江 寧波 315201)
[摘 要] 德國雙元模式培訓對班級學生的管理模式也產生了諸多影響。當前企業轉型,生產力迅猛發展,精益型管理模式對員工的素質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企業轉型迫切需要學校德育工作要同步跟進,以能力為本位,培養職業行動能力為主線,落實社會能力培養,對青少年人格的發展、品德的形成是極其有益的。
[關 鍵 詞] 雙元模式;行為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團隊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30-02
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雙元模式尤其值得我們國內職業教育學習。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我國工業實現快速發展,企業經歷著深刻而長遠的變革。如今走到拐點,傳統泰勒式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工業4.0生產需求,需要精益化管理模式并進發展。精益化管理模式對職業學校培養學生提出了全新要求:傳授職業行為能力,該能力是結合了人文和社會綜合能力的專業技能,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強化責任意識,培養職業行為能力。
一、德國雙元培養模式背景和內涵
精益化管理模式下培養學生的目標都是為了開發和培養行為能力,該能力可理解為一個人隨時準備好,能夠在社會、工作和個人環境與狀況中,本著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原則,恰當地、慎思地采取相應行為方式。
行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即在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上,有目的性的,并能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獨立解決問題,并對結果做出評估的能力。
個人能力指個人能理清、思考并判斷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發展機遇,各類要求和限制,發揮個人潛力,制訂和進一步發展完善個人人生規劃的能力。它包括獨立、謹慎、自信、可靠、負責和自覺等個人素質和性格。特別是慎思的價值觀,個人對價值的認識和定義是其中的一部分。
社會能力指經歷和建立社會關系,領會和理解、關照與對立、理性而負責地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此外,社會責任和社會團結發展也是其中一部分。
在這三種能力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學習能力。能力是每種學習結束后產生的效果,是在個人、工作及社會環境與狀況獨立負責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技能,從需求角度來理解,是指在個人、工作及社會環境與狀況中學習效果的可用性。
在中德班級德育工作中,面向未來有望成為企業中的骨干力量的學生,班主任工作必須有所改進。確立兩大工作重點:(1)個人能力中培養學生獨立、謹慎、自信、負責、自覺的品質。(2)社會能力中讓學生理解、關照、理性而負責地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進行團隊
合作。
二、獨立、謹慎、自信、負責、自覺的品質培養點
人是社會的人,但是人相對于他人來說是獨立個體,獨立個體就意味著每個個體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需要學生具備獨立、謹慎、自信、負責、自覺的品質。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賞識學生點滴進步,不要拿別的班級學生和自己班級學生比。每周周一讀唱課的生命教育里,對學生取得的小小成績給予適當表揚,讓學生懂得自己的優勢。
2.創造適當機會,每周周三班會課,班級里每位學生輪流主持班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信心。在班級中做些力所能及事情,比如班級為主動撿垃圾,收礦泉水瓶等行為給予肯定,使學生樹立自信。
(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
進入高中后,讓學生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鈴聲即命令,上課鈴聲響必須安靜下來,坐在自己位置上。自己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查閱各種資料手冊。一味的說教只會徒增學生膩煩心理,適當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比從教師口中獲得知識更為重要。
(三)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謹慎心
謹慎對待各種事情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負責態度。負責需要謹慎做后盾,沒有責任心,很難做到謹慎。
1.建立嚴格班級規章制度,確保責任到位。從班級每一個環節、細節入手,從學生進入班級的第一分鐘,到放學最后一分鐘,都應做出細致規定,符合學校規章制度要求,有錯誤必須自己承擔,不得推諉他人,做個有擔當的人。
2.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學生有了制度后,按照制度完成班級各種事情,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必須有監督制度。創建QQ群,班級微信公眾號,實現互相交流,指出問題,解決問題。
3.為學生設計職業生涯。學生有希望,有目標才有動力。要讓每位學生都看到希望,在學習中感到班級的大家庭溫暖。通過各種班會活動、校內活動,加強學生友誼,同學感情。
三、理解、關照、理性而負責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進行團隊合作
分析未來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可以清楚看出學生道德教育階段其德育過程是一種溝通合作教育的過程。在受教育者中學時期進行行為品質的合作性教育,對于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拓展其個體潛能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這種團隊合作教育與其獨立性的發展是不矛盾的。真正的合作是以獨立做前提的,脫離了其發展的基礎,其發展方向就會發生偏離。雙元教學模式在社會能力上的培養總結出了一些有益的德育原則和方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關照
教育的對象是具體的人,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及認知特點,因而也就有著不同的發展任務。教育就是要針對這個發展任務有目的地進行。當然,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教育要走在發展的前面,也就是要不斷地縮小最近發展區,從而有效促進受教育者的健康發展。由于人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因此教育也要具有相應的階段性和順序性。在不同的階段有針對性地發展某一或某些品質或能力,從“客戶是上帝”這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理解關照的重要性,不能充分理解客戶需求,關照客戶特殊需求,是不能做好產品的。很多高中生是獨生子女,為人處世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常常帶來很多煩惱。此時理解之心,關照之心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理性而負責地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進行團隊合作
交流溝通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有時會顯得很激烈。尤其在個體發展的初級階段,其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靠模仿習得,這時理性而負責地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是每位學生必須做到的一步,也只有跨出這一步,才能真正談得上團隊合作。定期在班級里開展辯論會,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不能將某件事情的不合歸咎于某個人的人格上。辯論時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樹敵,觀點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假如要向別人證明什么的時候,要不著痕跡,詩人波普說:“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
一樣。”
2.假如自己錯了,立即斷然承認。告訴學生:你絕不會因爭吵而得到太多。只有讓步,才會比你預期得到的還多。
3.多運用“是”反應技巧。在談話中,設法使對方一開始就說:是的,是的。
4.傾聽是處理抱怨的有效手段。傾聽后的溝通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能使別人與你達成共識。
(三)開發團隊合作項目,增進班級間合作
雙元模式教學中側重于項目的教學,德育何嘗不是如此。積極鼓勵班級學生參加各種團隊合作項目(創新發明制作、攝影比賽、綜合機械載體制作),參加各級各類團體比賽,定期讓學生上臺演講團隊建設亮點,介紹團隊合作成果,促進班級凝聚力。諸如舉辦校運動會,藝術節各種比賽,大合唱,詩歌朗誦等團體項目、團支部活動等。
雙元模式教學需要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種德育方法強調躬行實踐,強調青少年從身邊的事做起,以形成行為的道德習慣的做法與現代心理學的觀點是吻合的。現代心理學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便能使人在其所從事的活動中執著追求,堅韌不拔。雙元模式中提倡的職業行動能力培養,在道德實踐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精神,對當前重灌輸、輕實踐的學校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鑒
意義。
總之,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思想繼承和發揚了大國工匠精神,以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21世紀工業生產的規范與要求,使中德班級德育進一步向生活德育轉變,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對當前的德育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同時,又因為中國和德國的國情不同,體制不同,所以我們今天在引進吸收這些思想的過程中一定要取其“合理”棄其“不妥”,做到客觀看待和“洋為中用”,不能盲目照搬。
參考文獻:
[1][德]海伯勒·格雷戈爾.機電一體化圖表手冊[M].周正安,譯.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
[2][德]約瑟夫.迪林格.機械制造工程基礎[M].楊祖群,譯.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