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000)
[關 鍵 詞] “普通融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35-01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提高職業教育發展質量,連云港中專積極開展探索現代職教體系建構新途徑,通過打破普職壁壘,搭建普職立交橋,與兩所普通高中緊密合作,為學生自主成長、多元成才搭建立交橋,促進普職融通多元發展,力求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一、政策支持,社會需要——“普職融通”的背景條件
2014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普職融通”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2015年1月,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通發展機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根據學籍管理規定,達到相應學業水平標準后可相互轉學升學,實行相同課程學分互認。
二、學分互認,資源共享——“普職融通”的基本內涵
“普職融通”讓普通高中學生在學好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利用職業學校的資源優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特長,改變普通高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同時也改變原先職業高中只注重專業技能,而忽視文化知識要求的偏頗現象。更主要的是借助“普職融通”,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將綜合實踐活動與課程改革有機結合,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通、滲透和協作,使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得到提高,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為他們今后的高考專業選擇、就業方向提供幫助,為當地的經濟建設輸送優質專業人才。
三、合作辦學,學籍互通——“普職融通”的實施現狀
2016年8月,我校與連云港外國語學校合作辦學招收普職融通班級學生50人,與連云港高級中學合作辦學招收普職融通班級學生100人。
同時我校和兩所普通高中學生實行學籍互通,相同課程學分互認等協調機制。連云港外國語學校、連云港高級中學2015級共有13人轉至我校2015級相應專業班級就讀。
我校派出幾名教師分別到兩所普高學校,全面參與普職融通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
限于社會、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知,目前家長和學生對普職融通認可度比較低,故普職融通多元化辦學的吸引力對很多學生而言還比較低,所以2015級普職融通在班級組建時,學生層次高低不齊,沒有考試成績在年級前50名之列,多數是處于年級400~500名之間的學生,因層次不齊,為營造班級良好的學風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群體中兩極分化現象尤為突出,學生整體狀況積極向上,但學困生提升的空間較小。
四、優化機制,凸現特色——“普職融通”的建設成果
(一)注重引領,強化管理,優化了“普職融通”工作機制
一所學校能否辦出風格、創出特色,關鍵在于學校領導,關鍵在能否把特色建設納入到學校的整體教育工作之中。學校在“普職融通”工作實施中,積極發揮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牽頭作用,充分利用上級構建的政策平臺,注重“普職融通”工作機制的優化。學校將“普職融通”特色建設納入學校的“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工作之中,作為學校的一項特色工作來抓實、抓好。
(二)以人為本,凸現特色,促進了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普職融通”不僅為學生的多元發展找到了一條路子,而且也對我校一部分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平臺。學校以師資培養為突破口,提高“普職融通”特色建設的成效。我們培訓“普職融通”教師的主要做法就是“大投入、高培訓”與“壓重擔、出碩果”相結合。教師在自己現有專業的基礎上,不斷深挖拓展自己的專長,不僅會教書,更要會育人,不僅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更要成為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教師。很多教師憑借好學的精神、實干的作風和突出的業績成為“普職融通”工作中的優秀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
(三)凝聚人心,攜手共進,助推學校整體工作發展
“普職融通”的辦學之路贏得了廣大家長的認可,不僅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找到了一條路子,而且也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平臺,同時也為學校管理帶來新的挑戰與契機,學校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普職融通”管理模式。
學校的“普職融通”工作為建立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溝通銜接、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省主流報刊和市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先后報道了我校“普職融通”的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李淑珍.論特色學校的創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3.
[2]李文權,沈宏毅.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基地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