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摘 要] 通過對職業院校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教學實施方法、教學實施效果等方面提出了適合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 鍵 詞] 高等數學;分層次;辦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54-01
在當今激烈的就業環境下,職業院校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走出困境探索出具有職業特色的新路徑成為職業院校關心討論的關鍵話題。職業院校是區別于基礎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高等數學是職業院校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實施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職業院校的改革進程。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既要為學生打好共同的基礎,也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努力轉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成為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實施辦法
職業院校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不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次,還需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教學輔助行為以及課程考核內容進行分層次。要深入各系、各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解和調研,從而制定具有職業院校特色的分層次教學模式。
1.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的分層是分層次教學的第一步。由于每個學生在進校前的基礎不同,所以有必要在教學實施的初始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考核,并結合學生入校時的數學成績對照綜合考慮,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四個層次,以班級為單位分為小組,每小組人數不超過五人。
2.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實施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就是為了讓職業院校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自身的最好發展和體現。對第四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有選擇地掌握基礎知識,能記住解題過程并具備同類型題目的分析能力;第三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所有必需的基礎知識,能看懂解題過程并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第二次層次的學生要求除了掌握所有基礎知識以外,要了解更多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可以主動進行思維解題;第一層次的學生除了能靈活地選擇解題技巧外,還需要掌握論證知識,能主動利用課外時間加強高等數學的學習,掌握較為深層次的數學綜合能力。
3.對教學輔助行為進行分層。在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應按照學生分層的情況,發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優、缺點,對其進行不同的教學引導,包括課前課后使用微信公眾號以及教學APP制定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和課程鞏固。對于數學基礎好、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學生要側重于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對于缺少學習熱情但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加強獨立思考和完成作業的能力;對于數學基礎差,學習缺乏自覺性、自信心的學生,實施對簡單內容進行引導,通過不斷的鼓勵提升其自信心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4.對課程考核內容進行分層。考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進行分層。按照簡易、一般、困難進行考核內容的制定。除了試卷考核以外,還應根據評估體制,把平時考核與試卷考核有機結合,給每一層次學生一個中肯的綜合評價。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還要積極與專業課程教師溝通,適時調整授課內容。例如在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與專業教師討論導數方面的教學,因為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會使用到導數的相關知識來解決
問題。
二、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考核辦法
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在考核過程中也需要分層,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和考核內容區分開。
1.對考核學生分層。按照教學實施過程中將學生分為的四個層次,學期末開展綜合座談。按照不同的層次,將該層次中所有小組集合到一起進行反饋談話,掌握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營造寬松活躍的氛圍,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開放性、更新知識的基本能力,對所學習的內容比進校前有更多的認識,提高學習數學應用知識的主動性。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學習態度也有較為明顯的提高,高等數學課程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有所減輕。
2.對教學過程考核。教學過程考核包括課堂筆記、課堂參與互動、課后作業情況等。采取加分的形式考核,如在課堂上參與到教學情景設計、回答教學問題以及上臺做題的情況,根據完成程度分別給予1分、0.5分、0.3分的加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互動中,這些加分直接與課程結業成績掛鉤。
3.對教學內容終結考核。對期終試卷結構進行相應調整。試卷中試題由易到難,在分值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試題數量,給學生更大的選擇范圍。如選擇題總分20分,每題4分,給出9道題目供學生選擇,但最多只給5道題目的分數。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課本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難度也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出調整。
隨著我國職業院校事業的發展,各種教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人為本、具有職業院校特色的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在兼顧課程基礎知識的系統性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普遍肯定。今后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探索,力求實現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王建華.高職院校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7).
[2]李春霞,楊樹國.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現代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