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滿足基本的需求后,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這一點在婚禮中的體現很明顯,所以婚慶行業為了給顧客提供更加唯美浪漫的婚禮,紛紛開始引入園林花藝,園林花藝技術貫穿于婚禮婚慶的整個過程。針對園林花藝在婚慶行業服務中的運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在婚慶上如何更好地運用園林花藝,以此來提高婚禮的品質。
[關 鍵 詞] 園林花藝;婚慶行業;婚禮;運用
[中圖分類號] F71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70-01
一、我國婚慶行業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一些大城市的婚慶公司調查,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婚禮的細節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夠滿足顧客的合理要求,婚慶行業開始引入園林花藝。這也是深受西方婚禮風格影響的結果。婚禮行業的競爭力度是非常強的,所以婚慶公司需要通過推行獨具特色的婚慶花藝流程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時候需要專業性強的婚禮花藝師來負責相關事宜,同時也對花藝師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些婚慶公司由于缺乏專業的花藝設計師,就讓婚禮顧問負責所有的事情,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樣不能為顧客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婚慶公司應該招聘專業的花藝設計師,與顧客進行詳細的溝通和交流,為其提供專業性較強的建議。這樣有利于突顯公司的花藝特色以及服務水準,也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婚慶公司在整個婚慶行業中的競爭力。如果單單通過婚禮顧問確定婚禮花藝內容,會出現一些表達的不當或者轉達缺實,嚴重的會引起顧客的不滿,甚至影響整個婚慶公司的口碑。
由于現代婚禮形式逐漸多樣化,舉辦地點也由自家庭院變為教堂、飯店或者草坪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再那么明顯。因此對婚慶行業的服務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花藝的運用也不再是單一的捧花頭飾的裝飾和場景背景裝飾功能,燈光造型和餐桌布置等都需要運用園林花藝。所以,婚慶行業的發展推動了園林花藝技術的發展。
二、婚慶行業對園林花藝的具體運用
(一)背景設計方面
提起婚禮,大家潛意識地認為應該選擇紅色作為主打色,因為比較喜慶。其實不然,現代人的思想深受西方發達國家的影響,比較追求唯美浪漫主義的婚禮。有些人認為白色也是很好的一個主題,象征著純潔浪漫的愛情;有些人認為紫色作為主題也不錯,象征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有些人則認為綠色為主題也是不錯的選擇,象征自然永恒的愛情。不管是哪種顏色,只要能夠表達愛情的美好,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婚慶行業主要目的是為顧客提供優質的婚禮慶典儀式,那么勢必會確定一個色彩上的主題,另外,還會確定幾種輔助色作為陪襯,才不會顯得單調。色彩的搭配是為了在婚禮現場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讓新人和賓客的心情更加愉悅,起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場景背景的色彩裝飾可以通過鮮花和綠草的使用來實現。為了使整體效果更加完美,往往需要精心設計細節問題,那么勢必需要設計師有高超的園林花藝技術以及超前的設計眼光。例如,可以以粉紅色作為主題色,用櫻花或者粉紅色康乃馨等作為主花,搭配白色的百合,再用綠草做點綴,整體呈現一幅唯美花風,這樣既凸顯了主題,又不至于顯得單調。
(二)細節設計方面
受西方潮流的影響,一般在婚禮儀式上用花環和捧花來與婚紗呼應。大部分新娘會選擇白色婚紗,所以花環和捧起的顏色大多是比較淺色系的白色或者粉紅色,白色大多為百合花,粉紅色大多為玫瑰。在編織花環的時候可以用滿天星等碎花做點綴,在整體上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捧花的設計也需要碎花來陪襯。不論是捧花還是花環,這些都是細節設計,雖說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假如能在這些細節設計上體現別出心裁的園林花藝技術,相信一定能加分不少。婚慶行業可以借鑒一些西方流行元素,充分融合到婚禮設計環節中。
(三)燈光設計方面
我們都聽說過3D電影,其實3D技術在燈光方面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如果在婚禮現場應用3D燈光技術,就能很好地營造一種夢幻的氛圍,還可以用3D燈光技術在場景空間內播放影片,展示新人的戀愛過程。另外,燈光的裝飾也需要用到大量的花卉,用鮮花包裹燈光,然后燈光打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加唯美,這方面也會運用到園林花藝技術。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現代婚禮設計提出了新要求,這也給婚慶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園林花藝的融入使婚禮設計更加多元化。園林花藝的運用體現在背景設計方面、細節設計方面以及燈光設計等方面。為了更好地體現園林花藝的重要性,也為了給顧客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婚慶行業需要大量培養專業的花藝設計師,這樣也可以提高婚慶公司在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度。
參考文獻:
[1]蘆建國.花卉學[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08.
[2]徐惠風,金研銘.室內綠化裝飾[M].2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2.
[3]鄭誠樂,金研銘.花卉裝飾與應用[M].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08.
[4]俞孔堅,石宜,郭選晶.設計源于解讀地域、歷史和生活:都江堰廣場[J].建筑學報,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