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英德 513000)
[摘 要] 和表揚相對,批評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但如何批評卻是一門藝術。根據自身的經驗,結合教學中出現的例子,從因人批評、因事批評和換位思考批評三個方面來談,以期在實踐中達到既批評了學生,又實現批評目的的效果。
[關 鍵 詞] 批評藝術;因人批評;因事批評;換位思考批評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75-01
批評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和表揚一樣,如果批評得當,對學生的行為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批評比起贊揚來,對學生心理的刺激更大。特別是對于身心和思想都尚未成熟的學生,受到老師批評畢竟是件難堪和苦惱的事。可是如果在苦藥和逆言上加點“糖衣”,學生面對它可能就會不一樣。因此,教師尤其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教師成功地掌握和運用好批評的藝術,就能使批評學生的忠言由“逆耳”變得“順耳”,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批評效果。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煉,在不斷的總結下,我對批評學生有幾點思考。
一、因人批評
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不同的學生對批評的反應是不同的。教師批評學生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特點,有的學生吃軟不吃硬,有的學生吃硬不吃軟,所以教師平時要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例如,比較遲鈍的學生通常對表揚反應得較積極;而對于比較優秀的學生來說,斥責則比較有效。從氣質差異來說,膽汁質的學生坦白直率、不居小節、易怒易躁、感受性差,教育時宜用有說服力的嚴肅批評的方法,做到既促動他們的思想,又不輕易激怒他們;抑郁質的學生情緒體驗深沉、多愁善感、行為孤僻,批評時應當盡量溫和,避免在公開場合指責他們,以免傷害其自尊。兩性之間也有輕微的差別,男孩易受斥責的影響,而頌揚對女孩的作用更大。此外,學習者過去受批評的歷史、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否自卑、是否有安全感等都會影響他們對批評所持的態度,從而影響批評的效果。因此,對不同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方式,批評的實施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因事批評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并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中。所以,對學生及其錯誤的感知要比對物的感知復雜得多。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加強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前,不要急于作出判斷,要對學生及其所犯的錯誤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
因事批評就是指教師在學生犯錯誤時,批評學生要就事論事,不要把學生的人格或者家庭牽涉進去。這是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批評。俗話說:“箭傷肉體,話傷心靈。”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處處從愛護學生出發,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嚴格要求與尊重人格結合起來,注意批評的場合,尋找批評的最佳方式,個別的問題可單獨談心溝通,盡量不當眾點名批評訓斥。如非說不可,最好是“只談事,不對人”,不搞人身攻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又達到了集體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如果處處揭發學生的老底,例如“你以前做了……”“你上次……,我還沒和你算賬”,將學生以前犯的錯誤累加起來,數罪并罰,或者以一個權威者的姿態用挖苦、諷刺等侮辱學生人格的辦法來批評學生,如“你真的笨死了”,那么,很快就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或自暴自棄的心理,從而使學生拒絕接受批評教育,屢犯不改,形成惡性循環。而且,教師這樣批評學生有損自己的形象,嚴重的會使全班學生反感。
三、換位思考批評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就是要告誡我們遇事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要教育好學生,就必須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普遍性特點,還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家庭情況,盡量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然后才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教育他,引導他,使他改正錯誤。換位思考,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為人師表的一種人生境界。對于學生,教師如果能換位思考,師生間就可以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誤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關愛,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
教師批評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門藝術,真正富有藝術的批評,它應該會使學生產生既酸又甜的心理感受,能促使學生幡然醒悟,達到教育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批評的藝術不是在短時間內即可提升,它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提高批評藝術,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順利完成教學的各項任務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燕,顧明遠.讓學生主動說心里話:名師最有效的溝通藝術[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2).
[2]馬文舜.批評學生應該講究方法[J].青海教育,2005(4):16.
[3]顧虞華.表揚與批評的心理學思考[J].南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108-109.
[4]楊源.批評: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J].現代企業教育,2008(1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