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錦州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遼寧 錦州 121000;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軟件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
[摘 要] 職業教育與培訓是提升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職業教育與培訓融合新媒體環境勢在必行。就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指出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擁有廣闊的發展契機且教育體系將更加完備,同時就面臨的如何把握信息質量、抵抗新媒體誘惑和統一城鄉硬件設施配備等問題進行對策分析。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與培訓;新媒體環境;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82-02
職業教育與培訓是培養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手段之一。職業教育與培訓應以面向市場、服務發展和促進就業為主旨進一步開展。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以師徒制、學校教育、校企合作和四元驅動的教育模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力求培養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隨著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迅猛發展,傳統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模式難以完全推動教育的有效進行,新媒體環境無疑為傳統教育模式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的思想和視野在發生改變,多元化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拓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條件,避免其不良誘惑且克服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局限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一、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逐年增長。據統計,2015年全國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有9.9萬所,比上年減少0.61萬所;教職工47.30萬人;專任教師28.42萬人。還有其他民辦培訓機構2.01萬所,898.66萬人次接受了培訓。
雖然,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應予充分肯定,但仍存在發展的局限,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仍處于相對薄弱的環節。主要表現為:社會認可度低,人們不愿意認可職業教育對子女的未來有實質性的發展。另外,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理念的宣傳力度不夠,與職業教育相關院校的招生簡介信息較少,網絡、媒體傳播渠道較少,忽略了職業教育與培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并不十分樂觀,政府及群眾的關注度自然是發展緩慢的因素,但要因卻在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自身創新意識不夠,其培訓體系、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尤為重要,新媒體環境的興起,對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均有推動性的歷史意義,職業教育與培訓也不例外。
二、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契機
(一)擴充信息資源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多種多樣,職業教育與培訓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不單單局限于原有的教學任務和培訓素材,而是擁有整個互聯網的海量資源。除人機合作的新媒體學習環境外,新媒體也為師生交流提供了方便,一方面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可以利用新媒體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喜好改變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隨時利用新媒體進行跟課業有關的一切活動,創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完善培訓體系
職業教育的培訓體系是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國一百多年的職業教育歷程中,職業教育培訓隊伍的建設仍需加強。據報告顯示,全國多數地區職業教育存在培訓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達標、職業教育的工作人員老齡化和培訓經費難以滿足需要等問題。針對這一類問題,職業教育機構需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并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定;另一方面豐富了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這一政策是對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的高標準要求,對于即將步入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師可以提高門檻要求,但是對于已經工作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教師,新媒體環境為提升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市場導向,加強學練并重緊跟時代腳步。
現今,教師進入學校任教后,學校鼓勵教師保持與行業的緊密接觸,參與企業實踐,并在新媒體蓬勃時代開展校企合作,包括從企業直接聘請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進行遠程教學。發展校企合作的同時,跨院校合作也應持續增強。各院校間在技術、研究和相同價值理念方面攜手共進,促進各院校成員不斷引進和采用與數字化學習時代相適應的方案。
(三)豐富管理形式
新媒體環境支持點對點和互動性傳播,使信息的傳播效率大大提高,改善了教育管理工作者與學生的溝通。在新媒體環境下,既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想生活管理,又可以加強其就業管理。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通過多種新媒體手段向學生傳播信息,開展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教育工作者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手段進行一對一談心活動和一對多宣傳教育活動。這種新形勢下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效減輕了輔導員的工作量。
新媒體環境為職業教育的信息儲備積蓄力量,為其培訓體系指明新的方向,并豐富其管理模式。但就新媒體環境紛繁復雜這一點,也將為職業教育行業和職業教育的受眾帶來至關重要的挑戰,這也將成為未來職業教育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
三、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面臨的挑戰
(一)信息質量把控
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環境可謂浩如煙海,其信息資源豐富,確實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帶來巨大幫助,但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言論自由,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因此,海量信息中無法避免會有一些不良信息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因傳播或發布信息而受到輿論攻擊。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質量的把控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二)抵制新媒體誘惑
職業教育與培訓涉及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就讀的學生一般處于青春期,他們對手機、PC類新媒體工具不能夠合理地使用。因沉迷于網絡環境而無法專注教學活動的事例屢見不鮮,在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自律意識差,認知、判斷能力差,復雜多樣的信息世界會使部分學生接受到反動、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因此,合理運用新媒體環境,抵制新媒體誘惑是職業教育中面臨的又一挑戰。
(三)貧富差距致硬件設施配備受阻
職業教育與培訓院校分布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及鄉鎮,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鎮之間的貧富差距,造成職業教育院校軟硬件師資差距懸殊。新媒體環境屬于互聯網大環境下的新生事物,因此短時間內難以做到新媒體環境覆蓋全國各院校,跨院校間的教育合作以及部分校企合作計劃也會因此受阻甚至叫停。國家應更加重視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大對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投入,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對策
針對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面臨的挑戰,國家先后出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政策。要求各部門對城鄉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學校進行教育信息化全覆蓋,促進新媒體環境下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推進以新媒體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教學全方位創新。
對于普及新媒體信息化教育教學工作,為考察教師合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的實際能力,舉辦全國性質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大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35個參賽隊的1332件作品,涉及參賽教師3181名。該比賽推動了職業院校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展示職業院校新媒體信息化教學取得的新成果。
針對新媒體環境對學生所帶來的誘惑,各大職業院校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智慧校園”的熱潮在職業院校悄然興起,實現“一部手機、一臺電腦行走校園”。通過建立智慧校園卡、立體式圖書館、電子錢包和課堂云平臺等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新媒體學習生活工具。這種新媒體環境的管理方式,對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了封閉式轉開放式、接受式轉探究式的教育教學方式。
雖然,目前很多地區還未能完全實現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全面覆蓋,但隨著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全國已開始推行創新改革職業教育試驗區,將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應用到人才培養機制中,同時,將職業教育在國家發展中與普通教育同等看待,對加大投入職業教育的項目資金支持。
我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逐年變化,但是目前新媒體環境下,職業教育與培訓如何借助其優勢巧避局限的問題仍然值得探討,傳統教育要在循序漸進中與新媒體環境進行有效融合,師資隊伍從根本上接受并汲取新媒體之精華,學生隊伍從原則上利用并篩選新媒體信息等方面都仍是日后努力的方向。因此,作為職業教育者和職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應先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合理有效利用資源,目的是為更契合學生的學習理念和時代的要求,這樣才會讓我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在新媒體環境下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向群.新媒體環境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研究[J].采寫編,2016(1):267-268.
[2]張荷花,杜建群.新媒體背景下職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及要求[J].讀與寫,2015,12(9):267-268.
[3]曾建蘭.新媒體環境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4):113-114.
[4]趙粉平.新媒體技術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5,29(6):75-81.
[5]馬戴駿.手機新媒體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5.
[6]白雪.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7]羅光耀.新媒體環境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30).
[8]余婕.淺談高校品牌文化活動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幾點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