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 艷
精益研發:既要仰望星空 又要腳踏實地
文 /金 艷
精益化是企業研發必然追求的高階目標,精益研發成熟度模型正是描述企業研發從低到高的“成熟”過程。
企業要搞精益研發,首先要知道如何入手。如果你的研發部門正困惑于此,那專業人士們一定不會笑你,反而會認為你很懂很務實。這是因為精益研發是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維度眾多,倉促上馬必然存有后遺癥。
時勢逼人,企業著急上馬精益研發,立刻解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難題。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按照成熟度總結的進化規律建設精益研發。《精益研發2.0》作者,安世亞太公司高級副總裁田鋒表示:“不主張赤膊上陣大躍進地搞精益研發。沒有認真積淀,逃課終究要補,欠賬遲早要還。”
田鋒的話給不少人潑了冷水,但這其實是好事,因為冷靜面對復雜問題才是取勝之道。所謂復雜的系統工程到底有多復雜呢?精益研發體系建設包括形成企業精益研發戰略,分解研發技術構成,建立精益研發流程、標準與規范,落實到精益研發組織建設、精益研發裝備建設、精益研發平臺建設三大方面。在組織建設方面,關注人才培養、激勵機制以及任職資格體系建立;在裝備建設方面,關注CAX工具、HPC硬件、企業資源調度和云計算建設;在平臺建設方面,進行流程管理、綜合設計、知識工程、質量管理系統的建設。這僅是從宏觀上講,在各個子系統中還有眾多需要設定并逐步優化的細節關鍵節點。
因此,搞精益研發一蹴而就,或者跨越式升級的“大躍進”言論都可以歇一歇了。只有企業梳理自身流程,提煉核心需求,才能更快地找到合適自己的切入點,從而把精益研發系統正確地引進自己的研發體系中。然后通過磨合,持續改進,精益研發體系的強大能量才會源源不斷地成倍釋放出來。
雖然精益研發效果的前景誘人,但也許你還是被它的高門檻給震住了。這里,給你介紹一個簡便易行的研發快速精益化的實戰辦法。在《精益研發2.0》一書中,田鋒提到一種叫“精益研發成熟度”的模型。這是作者集安世亞太20多年精益研發實踐大成的再度理論化提煉的多項重要成果之一有了它,就有了尺子,可以把自身企業情況和這量化的標準對標,很快地得到自己研發的分值,從而決定自身的研發從哪個層次進入精益化的系統中。
精益研發成熟度模型將企業研發成熟度分為五級,自下而上分別是自發級、意識級、穩序級、協同級、精益級。精益研發包含的三個子體系:綜合設計體系、知識工程體系、質量管理體系,也進行了五級成熟度劃分,這三個子體系的成熟度構成了精益研發整體成熟度。
精益研發成熟度評價緯度涵蓋了企業研發的關鍵領域:戰略、人才、組織、流程、設計規范標準、知識體系、質量體系、企業數據管理、軟件、硬件和平臺11大指標,而且還有每一級的總體特征可以參考對照。企業正確的精益方式是,以當前所處的級別為基礎,以下一個更高級別的成熟度為目標,針對同一個成熟度進行全面建設,削峰平谷,均衡建設,然后進入下一成熟度階段。
精益化是企業研發必然追求的高階目標,精益研發成熟度模型正是描述企業研發從低到高的“成熟”過程,即從企業無意識地自發成長到識別研發關鍵要素,開始有意識地積累,到以流程為引導排布和運行研發關鍵要素,再到研發關鍵要素有效協同、集成的完整精益研發體系,最后是研發關鍵要素融會貫通,隨需而變的柔韌精益研發體系。精益研發成熟度從低到高的演變過程,是企業研發能力進化、提升的過程,它最終幫助企業形成難以被模仿的核心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