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為躍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
齊為躍
為準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現狀,有的放矢解決問題,增強時代性和感召力,近期對師旅團單位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座談、問卷、查閱資料、統計分析等,總體感到,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有計劃但統籌整合不力、有落實但質量標準不高、有創新但全面開花不多、有效果但凝魂聚氣不深、有檢查但考核評比不硬。通過此次調研,主要啟示如下:
計劃粗。年度教育和重大教育計劃制定從上到下內容、要求、活動、舉措層層衰減,各級成了“節流閥”;基層黨支部教育月計劃制定與政治機關下達計劃如出一轍、上下一般粗,成了“搬運工”;基層黨支部教育周計劃制定被動應付、形同虛設、執行乏力,成了“空城計”。究其原因,主要是黨委機關抓教育統籌的思路不清晰、要求不明確、指導不精準、問責不嚴格,基層支部抓教育落實缺乏緊迫性、靈活性、創新性、規范性。
內容虛。教育產品供需脫節,完全不顧“歲歲年年人不同”,教案依然是“年年歲歲花相似”,信息網絡成為教案速成的“根據地”,東拼西湊、信手“粘”來、照本宣科,把不準脈搏、點不準穴位、敲不準鼓點。究其原因,主要是施教者情況掌握不透、思想把握不準、問題發現不了、理性思考不深、能力儲備不足、功夫下得不夠。
落實空。重表面上落實輕實際上落實,重形式上落實輕效果上落實,以筆記抄了代替教育搞了、以要點記了代替效果有了、以響動大了代替觸動深了,始終存在轟轟烈烈搞形式、熱熱鬧鬧走過場的問題,鑄魂育人的成效還難以完全扭轉“互聯網上十分鐘,課堂灌輸一場空”“戰士回家休個假,半年教育就白抓”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目的意義迷失、純潔環境喪失、優良傳統丟失、考評標準缺失、問責追責流失。
方法僵。習慣于“用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不會因時而變、因人而異、因勢而為,“填鴨式”上課、“灌輸式”輔導、“敲打式”談心、“機械式”討論,“一本教案一張嘴”“一講二問三討論、臺上臺下都犯困”,導致施教者“有樓無市”、受教者“有口無心”,讓教育成為“食之無味、棄之不行、上下為難”的雞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走進了思維僵化、形式老化、套路固化、內容虛化的死胡同,缺乏求變、求新、求活、求實的勇氣和擔當。
手段舊。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沒有過好時代關、網絡關,軍營網絡吸引力弱、點擊率低,欄目設置簡單,內容更新緩慢,互動平臺冷清;手機微信平臺利用“瞻前顧后、步履維艱”,“五微”教育還未完全鋪開,網上政工這池春水還未完全激活,教育手段大多數還停留在“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臺電腦、一個課件,一張紙條、一本筆記”的老樣式。究其原因,主要是觀念制約、規定鉗制、能力掣肘、條件局限,導致數字政工、網絡教育遲遲打不開局面、上不了層次。
指導弱。黨委機關被動指導多、主動服務少,事后指責多、事前提醒少,電話問詢多、一線調研少,效果點評多、過程參與少,例行檢查多、跟蹤問效少,導致指導幫帶不能“貼近適時、精準到位、充饑解渴”。究其原因,主要是黨委機關和基層之間缺乏快捷高效的溝通交流機制、情況反饋機制、雙向講評機制、聯動幫帶機制。
考評軟。教育考評還停留在僅靠感覺、憑印象、查登統計上,只看重登記的有無、備課的優劣、筆記的多少、活動的大小,不注重考察教育對單位精神面貌的改變、軍心士氣的提振、人員素質的提升、任務完成的推動、安全基礎的鞏固,人為把考評的軟指標“硬化”、把硬指標“軟化”,讓教育考評的尺度偏離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制定科學準確管用、細化量化剛化的教育效果考評辦法,把教育功能看輕了、看淡了、看虛了、看偏了。
增強教育時代性和感召力,需要齊抓共管、綜合施策,著力解決理念不新、機制不全、內容不精、形式不活、考評不硬、追責不力等問題。
(一)在更新理念上求突破。一是要樹立按需供給的理念。要把教育推進流程看成產品運營過程,加強教育供給側改革,提高教育產品的公信力、吸引力、感染力、拓展力、滲透力。要注重提高施教者的人格魅力、群眾口碑和綜合素質,讓教育產品始終富有公信力;要注重研究官兵的需求、喜好、特征,把教育對象看成消費精神產品的“顧客”,及時調整教育產品生產運營方向、比重、方式,讓教育產品始終具有吸引力;要注重提高教育產品的質量,精雕細琢、推陳出新,遴選內容、豐富形式,聚焦中心、灌注真心,敲準鼓點、踩實落點,讓教育產品始終富有感染力;要主動適應網絡信息時代的特征,改善教育產品傳播方式,拓展網絡教育的新空間,運用網上流通新渠道,占領思想教育新陣地,提高教育產品的市場拓展力;要關注教育產品“售后服務”,創建思想交鋒、問題解答、實踐轉化、跟蹤問效的平臺,為教育內容的消化、思想認識的沉淀、精神養分的吸收、理想信念的強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教育產品始終具有滲透力。二是要樹立統籌整合的理念。要按照“方案統合、內容整合、氛圍融合、抓手結合、進度分合、督導配合”的思路,對教育進行系統梳理、精簡整合、規范硬化,建立精準高效、靈活機動、務實管用的教育格局;要突出“短平快、實新活”特點,放大師團黨委教育組織的話語權,加大機關檢查督導的追責權,擴大基層教育安排的自主權,真正為一線指揮部松綁、為一線戰斗堡壘減負、為一線官兵減壓;要注重統籌協調,建立教育協作區、資源共享臺、經驗交流站,把優秀的教育力量、教育資源推廣出去、利用起來,減少教育的投入,擴大教育的產出。三是要樹立注重效益的理念。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設計、自我循環、自我檢驗的怪圈,把純潔忠誠度與提高戰斗力統一起來,堅持聚焦中心、服務戰訓、全程跟進,樹好愛軍精武的“風向標”,營造助力打贏的“效應場”,培塑能打勝仗的“硬標桿”。要摒棄教育上的本位主義,把“服務保證”位置定準,不能搞“我的地盤我做主”,與中心工作搶時間、爭地盤、比彩頭,本末倒置、落點跑偏;要摒棄教育上的自由主義,絕不能上面催一催就動一動、查一查就搞一搞、抓一抓就補一補,把教育搞成“講起來重要、聽起來必要、忙起來不要”的假把式,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必須剛性落實;要摒棄教育上的形式主義,絕不能把教育搞成應付檢查、完成任務的“應景工程”,定位在“博眼球、爭彩頭、出影響”上,舉旗聚魂、固本培元、凝神聚力的基本功能不能淡忘。四是要樹立改革創新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與黨的創新理論一樣,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事物,必須貫徹“三個緊貼”要求,求新、求變、求進、求實,積極面對時代背景的變遷、網絡潮汐的沖擊、官兵成分的變化,堅決破除和平積習的沉淀,全面徹底肅清郭徐流毒的影響,賡續傳統、根植基因要有新抓手,精神錘煉、血性礪練要有新平臺,設計元素、選擇內容要有新視角,傳播途徑、表現形式要有新思維,檢查評估、考核驗收要有新標準。
(二)在健全機制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統一協調的組織領導機制。要按照“常委統籌、機關督導、基層落實”的要求,規定教育權力、厘清教育責任、劃分教育內容,努力形成黨委統攬、主官掛帥、機關協同、官兵參與的教育格局,著力解決政出多門、秩序紊亂、執行乏力、落實低效的問題。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大綱》,科學制定師旅團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范,充分體現“法治教育、精準教育、開放教育”的理念,通過定人、定時、定責、定位,讓教育組織領導更加有力、教育制度落實更加嚴格、教育效果檢驗更加精準。二是要建立常態運行的指導幫促機制。要按照“督導經常、互動暢通、服務精準”的要求,建立教育“周檢查、月通報、季講評”制度,準確掌握基層教育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建立黨委機關“上門送課、巡回授課、推門聽課”制度,成立“課題研究組、政策宣講團、書記輔導隊、熱點解析站”,常態化深入基層服務,做好傳經送寶、加油助力、答疑釋惑工作。三是要建立順暢高效的交流反饋機制。要按照“資源互享、優勢互補、情況互通、經驗互鑒”的要求,建立“參觀見學、互檢觀摩、意見征求、網上互動”機制,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的推動作用、先進經驗的示范作用、互檢互查的促動作用、官兵意見的鞭策作用,讓教育質量在交流反饋中水漲船高、螺旋上升。四是要建立賞罰分明的考核評價機制。要按照“黨委包干負責、機關檢查追責、基層落實盡責”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檢查考評實施細則,跳出完全依靠登記統計來衡量教育質效的誤區,綜合考慮教育在純潔忠誠度、提高戰斗力、傳承好作風上發揮的作用,細化各項措施、量化各項指標、剛化各項要求,讓教育考評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有責可問、有獎可施。
(三)在改善方法上求突破。一是教育資源要數字化。加快推進無紙化辦公,建好軍營政工網、單位局域網、專業信息網,建好網上“教育超市”“閱讀長廊”“互動廣場”,適時推送精品課件、精選書籍、精美影視、精彩節目,做到官兵現實關注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動到主動、靜態到動態、一維到多維的轉變;堅持為網絡教育松綁,在不違反保密規定、網絡保密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倡導互聯網進軍營,探索建立軍營wifi,推廣單位手機微信教育圈,開辟互聯網教育新領地,打好主動仗、占領主陣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二是工作平臺要網絡化。要全面打開網絡政工的局面,充分發揮網絡媒體速度快、鏈接廣、內容新、形式活、容量大、互動頻的優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由紙上、黑板上轉移到網上,加快提升政治干部建網、用網、管網能力,辦好“微講”、搞好“微談”、發好“微信”、拍好“微影”、建好“微博”,讓教育形式內容更加貼合官兵的“消費需求、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用“數據鏈”加固“生命線”。三是配合活動要時代化。要充分借鑒主流媒體創建的精品欄目,在升級改造、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打造富有軍營特色、專業特質、時代特征的活動品牌,讓“強軍大舞臺”“軍營好聲音”“給力正能量”“保障加油站”等教育配合活動,成為官兵喜聞樂見、廣泛參與、津津樂道的文化大餐。四是崗位練兵要實戰化。要以打贏信息化戰爭為標尺,拓展政治干部崗位練兵比武的內涵和外延,走開政治干部“實戰實訓”路子,常態化開展“三學一爭”和“雙學互教”活動補差強能,把信息處理、作戰指揮、“輿論法理斗爭和心理攻防”研究、預案制定、戰前動員、特情處置等內容納入崗位練兵范疇,增強政治干部練兵比武的“含金量”和“適戰性”,讓政治干部真正成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裝備、提高新技能、研練新戰法的帶頭人,成為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明白人。
【作者系92742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