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名超
摘 要 豐隆穴是治痰要穴,也是臨床上治療高脂血癥的常用穴位,臨床研究表明其療效確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統一的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等。本文通過復習相關文獻,從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等方面綜述近10余年來針刺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 高脂血癥; 豐隆穴; 針刺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24-0039-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t fenglong acu-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HONG Mingchao
(Shiq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1, China)
ABSTRACT Fenglong acu-point is an important acu-point to treat phlegm and a common one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The 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effect is exac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uniform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criteria, etc. 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of fenglong acu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in recent 10 years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from animal experiments, clinical trial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fenglong acu-point; acupuncture
高脂血癥是指體內脂質代謝紊亂,血液中一種或多種脂質成分異常增高,并引起一系列臨床病理變化的病癥。近年來,高脂血癥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其危害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也是目前醫學界研究的熱點。目前,降脂藥物發展很快,主要以他汀類等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為主,但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肝腎功能損害等,且需長期服藥,故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針灸可通過刺激穴位,調節人體氣血循環和臟腑功能,從而治療高脂血癥及其并發癥。
高脂血癥屬于中醫學“痰證”、“脂濁”、“肥人”等范疇,現代中醫學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脾、肝、腎三臟功能失調,痰、濕、瘀、氣滯等病理產物交阻和清濁不分是高脂血癥的基本病機。痰脂的形成與肝、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三臟之中,脾運失司,首當其沖。因脾虛,則上不能輸精以養肺,水谷不歸正化,由此必致水液內停中,溢各處,波及五臟[1]。胡浩[2]對高脂血癥的中醫辨證進行了分型研究,發現從臨床癥狀分布來看,本病臨床分型以痰濁阻遏、脾腎陽虛為多見。鑒于高脂血癥的主要病機為脾失健運導致的痰濁內生,故治療也多從脾論治,以健脾化痰為治則,取穴以脾胃二經為主,其中豐隆穴最為常見。豐隆一穴,聯絡脾胃之氣,有較強的和胃健脾之功,有和胃健脾、化痰利濕之效。《玉歌》記載曰:“痰多宜向豐隆尋”,所以豐隆穴也是治療高脂血癥的要穴。本文通過復習相關文獻,從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等方面綜述近10余年來針刺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
1 動物實驗
楊金梅等[3]將金黃地鼠隨機分為A組(正常組)、B組(模型組)、C組(西藥組)和D組(電針組),喂普通飼料1周,之后B、C及D組給予高脂飼料喂養,C組同時加用阿托伐他汀鈣片,D組加電針豐隆穴。于實驗前后分別檢測動物體重,并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結果顯示B組與A、C及D組比較,治療后體重、血清TC、TG及LDL-C水平均明顯升高,HDL-C則明顯降低(P<0.01);A、C、D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電針豐隆穴有早期干預金黃地鼠高脂血癥形成的作用,為臨床針刺治療高脂血癥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農艷等[4]的研究發現,針刺豐隆單穴或豐隆、關元、內關3穴均可提高高脂血癥大鼠血清LPL、HL活性,催化TG水解,但針刺豐隆、關元、內關3穴在減輕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改善肝組織細胞脂肪變性的效果優于豐隆單穴,能更好地調控肝臟脂質代謝。解秸萍等[5]比較了不同穴位對大鼠血清脂質成分的影響,發現針刺豐隆、大椎、非穴均有明顯的降低血清TG、TC、LDL-C水平的作用,大椎穴在降低TC水平方面有相對優勢,豐隆穴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有相對優勢;豐隆、非穴有升高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血清HDL-C水平的作用,豐隆有相對優勢;而大椎穴有降低HDL-C水平的作用,認為針刺不同穴位對血脂各成分的影響趨勢有所不同,豐隆穴有良性調節血脂的相對特異性。解秸萍等[6]還比較了豐隆單穴和配穴不同治療方法對血脂的影響,發現針刺豐隆單穴和其配穴(豐隆、關元、內關)均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大鼠的TC水平,但針刺豐隆配穴在降低高脂血癥大鼠的LDL水平和升高HDL水平方面優于豐隆單穴。王志波等[7]將120只小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針刺組(針刺雙側豐隆、曲池、三陰交穴)和藥物組(辛伐他汀),發現針刺組血清內皮素(ET)含量低于模型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模型組(P<0.05),提示針刺配穴法具有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張紅星等[8]將40只健康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高脂飼料組、高脂飼料治療組(電針豐隆穴)、高脂+普通飼料組及高脂+普通飼料治療組,發現電針豐隆穴能明顯下調高脂血癥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調肝臟ATP結合盒轉運子A1、過氧化體增殖物激活型受體a、肝X受體a、視黃酸X受體a的基因表達,從而促進由其介導的膽固醇逆轉運,對高脂血癥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 臨床研究
近年來,針刺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報道較多,在選穴方面,既有單穴治療,也有復方配穴治療。此外,研究的角度也有不同的切入點,如單穴與復方配穴的比較研究、不同刺激方式或不同配穴方法的療效對比等。目前,針刺豐隆穴的臨床試驗大多采用電針方法,因其有刺激強度均勻持久,操作簡便的優點。周喜燕等[9]針刺豐隆、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陽陵泉、內關穴,治療痰濁血淤型高脂血癥患者50例,總有效率為78.3%,治療后TC和TG含量均有下降(P<0.05),說明該法對痰濁血淤型高脂血癥有效。黃偉貞[10]將6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采用針刺治療,取脾、胃經穴兩側豐隆穴、三陰交、足三里及中脘穴,對照組30例服用松齡血脈康膠囊,結果發現針刺療法可在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含量的同時,使血清HDL-C水平升高,具有較好的降脂作用,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甘君學等[11]對46例確診為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的患者采用電針豐隆穴治療4周,并與力平脂藥物組和空白對照組對比,發現電針豐隆穴在降低血清TC、TG及LDL-C含量方面有顯著療效(P<0.05),并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總體癥狀及主要的痰濁癥狀。張紅星等[12]將6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電針豐隆穴組32例和對照組(服用普伐他汀片)28例,發現電針豐隆穴和服用普伐他汀片均對血脂有較好的良性調整作用。徐福等[13]將122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隨機分為4組,給予穴位組合(足三里-三陰交、足三里-太白、豐隆-三陰交、豐隆-太白)進行針刺治療,發現針刺豐隆-三陰交組降低血TC含量的療效最佳。解秸萍等[14]研究電針豐隆穴調節血脂的參數(頻率、強度、留針時間、治療頻次)主次地位及優劣,認為電針豐隆穴調節血脂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電針參數。
3 展望
目前,在針刺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領域中還存在一些問題:①研究涉及面雖廣,但多數采用小樣本試驗,無循證醫學意義。②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臨床觀察病歷診斷標準模糊,對于高脂血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以及高脂血癥的具體分類(高TC血癥,高TG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等),缺少明確的劃分。③治療多從理論出發,缺少中醫辨證或辨證不統一。④療效評價指標不統一,使療效評定結果缺乏客觀性。⑤對于治療的遠期療效及并發癥的研究較少。⑥研究臨床療效多,研究發病機制相對少,或對有意義的指標研究不深入。
鑒于以上問題,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有:①在科學、統一的診斷標準和療效標準制定下,注重設計大樣本、多因素及嚴密性好的臨床對照觀察研究,重視中醫辨證和中醫癥狀積分量表在研究指標中的應用;②加強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的研究;③可以嘗試在嚴謹的實驗設計和條件下,進一步篩選不同的穴位、針灸方法及療程,選擇出調脂效果最好的豐隆配穴組合;④加強遠期療效和并發癥的研究;⑤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對豐隆穴調節血脂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扎實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梁紀文. 高脂血癥的中醫病因病機探討[J]. 中國臨床醫生,
2012, 40(3): 23-24.
[2] 胡浩. 高膽固醇血癥中醫辨證分型研究[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08.
[3] 楊金梅, 張唐法, 張紅星, 等. 電針豐隆穴早期干預金黃地鼠高脂血癥的機制[J]. 中國康復, 2011, 26(2): 89-90.
[4] 農艷, 解秸萍, 賈君君, 等. 針刺豐隆單穴及其配穴對高脂血癥大鼠LPL HL及肝細胞脂肪變性的效應比較[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8, 26(1): 82-84.
[5] 解秸萍, 李曉泓, 張露芬, 等. 針刺不同穴位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影響的實驗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3, 26(5): 80-83
[6] 解秸萍, 農艷, 賈君君, 等. 針刺豐隆單穴及其配穴調節高脂血癥大鼠血脂的效應比較[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31(2): 141-144.
[7] 王志波, 王麗芳, 肖紅玲, 等. 針刺豐隆和曲池及三陰交穴對高脂血癥小鼠血清ET和NO含量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1, 33(21): 3205-3207.
[8] 張紅星, 王瓊, 黃浩, 等. 電針“豐隆”穴對高脂血癥大鼠的調控及其作用機制[J]. 中國針灸, 2012, 32(3): 241-245.
[9] 周喜燕, 李濱. 針灸治療痰濁血瘀型高脂血癥50例[J]. 吉林中醫藥, 2005, 25(6): 39.
[10] 黃偉貞. 針刺對高脂血癥血脂水平的影響[J]. 安徽中醫臨床雜志, 2003, 15(2): 103-104.
[11] 甘君學, 高建蕓, 屈留新, 等. 電針豐隆穴治療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46例臨床研究[J]. 浙江中醫雜志, 2007, 42(12): 714-715.
[12] 張紅星, 張唐法, 周利, 等. 電針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 2007, 23(4): 7-8.
[13] 徐福, 宣麗華, 張舒雁, 等. 針刺不同穴位組合降低血總膽固醇的臨床研究[J]. 浙江中醫雜志, 2008, 43(9): 537-538.
[14] 解秸萍, 劉桂玲, 李蔚, 等. 電針豐隆穴調節血脂優化參數的研究[J]. 中國針灸, 2007, 27(1):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