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美國加州一位名叫魯思·漢德勒的年輕媽媽,買了各種玩具給她的女兒芭芭拉。她注意到,女兒和她的同伴雖然也喜歡一般的洋娃娃,卻更喜歡用硬紙板做的少女圖案和各種服飾、家具配件等來辦“家家酒”,口中還念念有詞,似乎沉浸在自己長大后的生活中。魯思·漢德勒靈光一閃:“為什么要讓女孩們玩比她們年紀小的洋娃娃?為什么不將洋娃娃做成少女玩偶,讓女孩們在游戲中夢想自己的未來?”
于是她請人設計了新的少女玩偶,玩偶穿戴的是具體的衣服、鞋子、太陽鏡、項鏈、手環,這些配件都是活動的,以方便穿戴和脫卸。魯思·漢德勒為了紀念女兒芭芭拉帶給她的靈感,將這個玩偶命名為“芭比娃娃”,并交給她丈夫的公司生產銷售。在芭比娃娃廣受歡迎后,魯思·漢德勒循著“讓女孩們在游戲中夢想自己的未來”的思路,又推出了芭比娃娃的男朋友——一個被命名為“肯”的少男玩偶。之后,一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種人、事、物,也都一一成為相關的產品,這一切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一個龐大的芭比娃娃王國就這樣形成了。
點悟
這位年輕的媽媽注意到女兒玩耍時的細節,抓住兒童的心理,創造了既能滿足孩子需求又能帶來經濟效益的芭比娃娃王國。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但每個人看到、想到的可能是不一樣的。一個能有所創新的人,通常有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和敏銳的觀察力:好奇的眼睛在觀察時能永遠保持新鮮感;而敏銳的觀察力則能見人所未見,并且思人所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