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華
【摘 要】隨著游戲化課程的推進,幼兒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老師會從幼兒的當下興趣點來思考問題。班級區域游戲的開展要做好區域游戲的命名、環境的創設、規則的建立以及區域游戲教師的指導,這些在區域游戲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區域游戲 命名 環境 規則 內容選擇 指導
區域游戲可以促使小班幼兒在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進行活動,與同伴、老師產生交流。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就班級區域游戲的開展從區域游戲的命名、環境的創設、規則的建立以及區域游戲教師的指導幾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區域游戲活動的命名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幼兒園更加注重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作為老師會從幼兒最感興趣的點來思考問題。在區域游戲活動中也是如此,區域游戲的命名更加兒童化,還會引導幼兒參與到區域游戲名稱的商議中,充分考慮幼兒的意愿,幼兒在商議的過程中了解了各區域的主要功能和特點,師幼共同給各區域取名。“巧手樂園”“聰明屋”“建筑小工地”“奇幻世界”“魔力寶寶秀”等等,這些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名稱是在孩子們和老師的共同商議下完成的。命名結束以后,我們還會給這些名稱配上卡通的圖標、規則標志等,在區域周圍入口處張貼,位置都非常醒目,讓幼兒一看就對各游戲活動區域內容設置一目了然。當然區域游戲名稱在每個區域內不僅僅只是一個標志,更重要的是將所蘊含的意義賦予其中。比如巧手樂園,注重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的培養,希望通過在區域內的鍛煉讓每一位幼兒都擁有一雙小巧手;魔力寶寶秀是昆山電視臺的一個綜藝電視的名字,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寶寶能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才藝。區域游戲的名稱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游戲;這些名稱同時也折射出游戲的魅力,讓每一個幼兒都受到感染。
二、 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
區域游戲環境是指為幼兒提供區域游戲活動的條件,包括物質和心理兩個方面。物質環境更多注重環境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動態性,且與幼兒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區域游戲的空間設置、游戲材料(半成品和廢舊材料)的提供和游戲的常規要求等都應有利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區域環境之間積極互動。
(一) 區域環境情境化
良好的區域環境既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對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還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區域活動來。所以在布置區域游戲環境時,我們有意識地將環境情境化,這樣就能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徜徉在玩中學、學中玩情境中,最終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小班《春天真美麗》這一主題活動中,有一個主要目標是:知道春姐姐來了,花兒開放了,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小蝌蚪游來了,天氣暖和了,喜歡觀察周圍花草樹木,有愛護它們的情感。因此我們在美工區環境中營造了一個春天的氛圍。花園內孩子們把折好的小花、迎春花放進去,路的兩旁,孩子們卷的柳樹發芽了,小池塘里,孩子們點畫的小蝌蚪栩栩如生。在孩子們每天的努力下,春天慢慢走近了美工區。孩子們不但與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了互動,同時與美工區的環境進行了互動,在春天的情境中,更好地認識了春天的花、柳樹、蝴蝶、蝌蚪,進一步感受到春天這個爛漫季節的快樂。
(二) 區域環境趣味化
區域環境的趣味化既能激發幼兒對區域活動的興趣,更能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所以我們在設計區域環境時更加不能忘記體現區域環境的趣味化。這樣,才能讓幼兒園的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們體驗生活的最佳場所,成為孩子們自由暢想的展示舞臺,進而讓我們的區域游戲更能體現游戲化,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不是來學習,而是來玩的,真正體現“玩中學,玩中求進步”的精髓。比如在益智區游戲環境創設時,我們既要兼顧啟智性,更要注重趣味性:每一種材料的投放,要看一看,它是否能夠引起幼兒操作、擺弄的興趣,孩子們是否愿意反復使用,而不是玩一次就不想再玩下去。再比如設置閱讀區環境時,我們需要精心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可操作的材料,讓閱讀不再枯燥。一些小木偶、指偶、頭飾、圖書主人公的服飾會讓閱讀更加游戲化,尤其是小班幼兒,色彩鮮艷、活動的環境讓他們閱讀時注意時間延長,更感興趣,口語表達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三、 區域游戲規則的建立
區域游戲場地一般都不是很大,幼兒身在其中往往會有沖突、碰撞,那我們如何來避免這些負面影響,讓區域環境充滿合作、協商,成為孩子們樂于交往的環境呢?區域游戲規則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規則可以是自發產生的,也可以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可以隨著區域游戲的發展不斷更新和完善。規則要得到幼兒的認可,孩子們認可以后,那么他們會對游戲規則心悅誠服,提高他們的規則意識;同時對規則的認可可以促進幼兒執行規則能力的發展,擴大幼兒在游戲中的思維空間。比如收拾游戲材料往往是幼兒在游戲中常常會起沖突的過程,所以我們嘗試以自編兒歌的方式引導幼兒按兒歌的要求來收拾整理游戲材料;在游戲中我們往往看到操作材料掉到地上以后,孩子們互相推諉說不是自己的責任,我們就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來制定游戲規則,懂得玩具寶寶在地上也會不開心的道理,讓幼兒要及時撿起來。在游戲中,我們還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小班的規則要定得具體,易于孩子們理解,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好習慣的養成。
四、 區域游戲內容的選擇
1. 挖掘幼兒的興趣點,始終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有的放矢地選擇區域游戲內容。《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要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我們的區域游戲也不例外。我們不能認為我們的孩子年齡還小,生活經驗不豐富,所以一些復雜的區域游戲就讓年齡大一點的大班孩子來玩,小班的孩子就不能參與,其實這些都是誤區。區域游戲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才能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要,才能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比如以前水彩顏料的使用,在小班往往覺得孩子們會把身上弄臟就不用了,其實不然,小班的孩子已經有了玩色的愿望,我們只要正確對待,與孩子一起制定好玩色的規則,正確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習慣,你會得到孩子們非常有創意的玩色作品。
2. 區域游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及時規劃幼兒自主生成的區域游戲內容。我們提供的區域游戲內容,往往在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發生些許變化。所以作為一個老師,我們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學會調整,重新規劃游戲內容。比如閱讀區的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會跑到茶館去泡了一壺茶帶到閱讀區喝,你會發現就會有孩子跑來告狀:“老師,茶是不能帶到圖書吧的。”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需要,在茶館的一角開辟了閱讀區,讓孩子們有一個休閑看書的好去處,茶館的生意一下子就好起來了,看書的小朋友也更加安靜了。用心觀察,通過逆轉思維,孩子們在游戲中有了更多的新鮮感,也更加貼近了孩子們的生活。
總之,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幼兒園的區域游戲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作為教師,我們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充分利用區域游戲活動這一教育平臺,讓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們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