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宇
摘要:礦山地質災害存在諸多特征,而測繪技術應用在礦山的地質環境監測中具有關鍵作用,能有效創建測繪和監測相兼容的方式,合理協調礦山的地質監控和測繪持續性。因而,分析測繪技術應用于礦山地質環境的遙感動態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測繪技術;地質環境;遙感動態監測
礦山地質作為國內采礦化建設的重點工程項目,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創建滿足國際化標準要求的動態監控平臺,可加強礦山地質整體監測能力。對此,研究信息系統具體功能和特點,創建遠程控制方式,可促進國內礦山地質的科學技術改革。
一、礦山地質環境主要災害
(一)滑坡。山體滑坡主要指斜坡中的泥土或者是巖體基于地球重力影響下,順著斜坡進行整體或是局部向下的運動。一般情況下,在進行礦山開采時若是遭遇雨水,就可能造成山體滑坡形成泥石流,從而對附近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二)塌陷。對于采空區塌陷災害而言,許多礦山都發生過各種程度的采空區塌陷,此種地質災害發生的過程比較復雜。地下礦層在采出過后,采空區域中頂板巖層會受到自身重力與上覆巖層壓力,從而發生向下彎曲與移動,引發采空區塌陷災害。
(三)崩塌。崩塌通常形成在雨季,而且是發生在軟硬相間的巖層。因為存在差異分化,其中堅硬的巖體比較突出,通過結構面的切割或者是重力的蠕變,就可能造成崩塌、落石。另外,地質構造的發育可使相對完整的巖體變成分割體,而分割體會在相關誘發要素的影響下失穩進而產生崩塌。
二、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
科學技術深化改革獲取的成果就是數據庫的安全控制,同時其也是目前信息化技術方面的創新必然需求,且與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對于企業持續增多的數據量,通過測繪系統中的關系模型能夠實現優化處理,并且應用篩選與優化等相關方法,可完成數據資源有效篩分,最終依據用戶具體需求的內容篩選出相應的信息數據。
首先是操控系統。操控系統的智能化已經成為動態監測控制的發展趨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創建相對穩定的計算方式,然后以人工智能系統替代傳統的手工數據操作模式。對此,基于移動網絡自身所具備的兼容性和廣泛性以及功能性等相關特點,可為網絡數據的有效傳輸與處理提供相應虛擬化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網絡用具實踐操作的服務水準。
其次是網絡系統。對于礦山地質的信息系統而言,網絡系統已是采礦科技化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具備的專用設備。一般情況下,應用計算機與遙感器以及通信網絡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礦山地質中人機設備調控方面的均衡性,創建更為安全與優質以及有效的監測指揮方案。同時利用遠程網絡能夠完成礦山地質相關信息一體化處理,然后依據可行性方案所設定的數據進行操作,不但可實時了解系統具體性能變化情況,還可對遠程結果進行標準化分析,有效加強動態監測系統實踐操作能力。
最后是調度系統。目前,信息系統中遠程次數持續增多,經常會發生遠程破壞問題,直接影響測繪區域的礦山地質運行穩定性與安全性,限制了我國采礦工程的快速發展。調度系統通過信息系統相關動作狀態創建穩定的遠程指揮體系,然后制定合理的遠程控制方案,從而為指揮工作人員提供有效、準確的信息。
三、地質環境遙感監測模塊設置與應用
(一)傳感器。依據傳感器性能的實際發展狀況,為了能夠加強礦上地質中遠程控制功能,可在動態監測系統的結構優化過程中應用傳感器設備,然后綜合礦山地質中的人機一體化技術,在軟件與硬件方面實現指揮系統的完善,并且熟練掌握設備相應功能,合理控制礦山地質的遠程調度指標。
(二)控制器。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傳感器在機械與電氣等相關設備自動化管控中的大量應用,并推動了信息裝置在礦山地質開采中的高效能轉換?;诘V山地質信息的不斷發展與信息系統自身承載遠程調度任務的加重,造成指揮系統裝置在遠程操控方面的次數大量增加。而在動態監測系統中合理運用控制器,可為實現自動化控制提供有效依據。
(三)轉換器。轉換器作為礦山地質中調節控制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其能夠完成動態監測中遠程信號的有效轉換控制,保證區域測繪的穩定調度。綜合分析礦山地質的具體實地測繪需求,研發滿足監測具體情形的遠程控制系統,可在各個方面加強監測裝置的實際操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動態監測的效果。
四、遙感動態監測系統數據處理
(一)添加功能。在礦山地質信息中添加處理,一般要依照GPS-GIS的礦山地質群體相關人數變換狀況,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添加,同時收錄具體的礦山地質有關數據,以便在礦山地質的管理過程中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以信息化作為平臺,一定要建立可行信息查閱方式,實現礦山地質信息的及時處理。
(二)編輯功能。對于礦山地質信息中的編輯處理而言,由于我國每年的GPS-GIS應用在礦山地質的監測中都會遇到許多特殊問題,怎樣及時掌握礦山的地質信息變化情況,是現階段管理系統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時,為了防止以往人工數據處理方式的缺陷,可通過智能化處理方法,創建智能編輯模塊實現信息的有效錄入和處理。
(三)刪除功能。對于礦山地質中的信息處理而言,通常需要每年對遙感信息數據庫完成清理,針對部分不需要的數據要刪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庫存量,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建立信息刪除模塊可發揮系統管理優勢,并為礦山地質的管理體系制定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結論:測繪技術的普及,可實現礦山地質災害的準確監測,并且確保地質災害監測和防治有效融合。因而,我國礦山地質測繪院應通過遙感監測平臺,加強礦山活動的全過程跟蹤和勘測研究,以推動監測系統運行和控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