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彥+聞義
摘要:礦產作為我國較為重要的能源,在我國人民的生活中有著大的作用。但是最近幾年來礦產的儲備增長得較慢,進入危機的礦產資源也逐漸變多,隨著難度的加大和缺乏技術的創新,勘查也變得越來越難。本文筆者對新形勢下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地質礦產勘查找礦
1.礦產以及勘查現狀
隨著較易發現和開發的礦產資源的不斷減少,尋找礦產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多的情況下會出現較為危險的現象,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本該通過更加高效的方法和技術對于礦產的勘查等提供幫助,但是就現狀而言,當前江西省礦產勘查作業過程中,最為常見的還是按照人工勘查的傳統方法,這使得整個勘察工作過程變得效率極其低下,特別是在一些地形較為復雜、區域存在一定危險的情況下,人工礦產勘查的工作范圍非常有限。除此以外,當前地質勘查部門的相關礦產勘查設備還是比較老套,使用的礦產勘查技術手段缺乏創新,對整個礦產勘查工作流程缺乏整體的合理性規劃,進而造成礦產勘查過程效率低下,甚至出現人員傷亡事故,所以為了保證礦產勘查工作高效率的開展,江西相關地質勘察部門有待在技術人員的培養和技術的創新方面進行加強。
2.礦產勘查原則
2.1因地制宜。由于礦產的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地殼運動等方面也是較為復雜的,會涉及到底層的斷裂等現象,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可能產生的原因不同,在勘查的過程中要對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勘查。在進行這些勘測類的工作時,我們必須深入地了解,并且把握好江西地質條件,與此同時,掌握相關的資源分布規律。這些要與國民經濟發展布局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原則相一致,遵循社會發展的布局的一定規律。結合江西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各面的內容,合理地制定出地質礦產資源勘測的區域布局,更好地推動江西地質礦產資源勘探工作的開展。大量勘查實踐證明,只有從礦床實際情況出發,按照實際需要決定勘查的各項工作,才能取得比較符合礦床實際的勘查效果。如果不計實際,隨便想象,將會帶來很多不利用勘探的因素。因此必須加強礦床各方面特征的觀察研究,同時又要加強地質、設計和建設單位之間的相互協作,使勘查工作既符合礦床地質實際,又能滿足礦山建設的實際需要。
2.2循序漸進。所有的技術都是很龐雜的,在較短的時間以及跨度上不能較為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核心。關鍵的是對于計劃地層的信息狀況的獲取,重視產生礦產的地質特征,尋找當地相關的或相似的地質信息,從而更好地指導對于礦產資源的尋找。地質勘查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的工作項目,在地質勘查過程中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涉及到許多復雜精細的環節,而不同的環節需要一定的地質勘查相關知識的支持,此外,還需要結合當地地形條件,聽從相關專業人士的經驗總結,最終才有可能發現礦產資源。因此,礦產勘查過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相關人員靜下心來循序漸進。在勘查的過程中要對所需要的知識不斷的進行補充式的學習,從現象到本質,從表面深內里,從已知的知識延伸到未知的知識,對所需的資料進行不斷的收集和積累,對于經驗也要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
3.提高礦產勘查技術
3.1水文地質工作。礦區開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應符合相關水文地質工作的要求。按照相應的規程與規范進行巖礦石物理力學性質測定樣的測試與水文地質工作。
3.2地質填圖。以地質觀察為依據,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填圖精度要求都應按同比例尺地質測量規范要求,以礦床的礦體規模、各勘查階段的要求以及礦體形態復雜程度為依據選擇恰當的比例尺,以便更好地為礦產勘查工作服務。對于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現象有時需要擴大表示,如薄礦體等。
3.3地形及工程測量。海面地形的存在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不同地點,甚至同一地點不同時期高程基準存在差異,因而應當采用最新的國家高程基準點與通用的坐標點。偏遠地區的小礦缺乏可供聯測的全國坐標系統基準點,可利用GPS提供的當地數據,建立獨立坐標系統測圖。需要對機型、方法、時間等做相關記錄,嚴格按照地形及工程測量規范進行操作,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3.4探礦工程。鉆探工程的質量應符合鉆探規程的要求,坑探工程應按坑探規程或設計要求進行。淺層礦體(小于3m)使用淺坑與探槽,反之則用淺井,依據礦床實際情況,確定鉆孔(井)進出礦體的方位角、應測頂角,對孔深進行測量,對于連續5m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厚大礦體需要采取應急措施處理。開孔、穿礦、終孔應測鉆頭內徑,砂鉆不允許超套管采樣。
3.5采樣。采樣地點符合設計規定,所采樣本要能反映具體范圍內的實際情況,不得選擇性采樣,防止混樣、錯號。采樣過程保證不破壞樣本原有結構,分別取樣難以識別的礦石或可能礦化地段。由國家驗證,擁有檢驗資質的樣品檢驗單位對樣品分析測試,測試過程必須嚴格遵循相應的質量標準與操作規程。
4.新形勢下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
4.1研究產礦區的地質特點。為了配合對于未知礦地的尋找,要對于已知的已經產礦的地區進行研究。研究已經存在礦產的區域的地質環境、地理特點等靜態的信息。除此之外,動態的地殼的運動也是生成礦的一大原因,要研究當地的地殼運動與地層之間的斷裂現象。對于已知的信息進行合理的儲備有助于研究人員經驗方面的提升和技術熟練度的增強,也為以后多方便的勘查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4.2預測可能出現礦產的地區。基于以上對于已知的出現礦的地區的知識的儲備,研究人員對于礦產進行勘查時可以以此為經驗,然后對于相關地區的現象以及特征的收集,最后與已知的信息相對比,將會較大可能地確定該地域是否有礦,大大提升了判斷的準確率。因此,最關鍵的是對于計劃地層的信息狀況的獲取,重視產生礦的地質的特點,尋找當地的相關的或相似的地質信息,從而更好地指導對于礦產資源的尋找。結語: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進一步開展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和找礦工作,本研究著重對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和常用的找礦技術方法進行了詳細分析,對于提高礦產勘查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