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現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發展規劃與土地整體規劃存在著既包含又制約的關系,會出現相互矛盾的局面。為進一步實現國土資源規劃戰略,對建設用地適宜性進行評價,以建設用地提供的適宜性為依據,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確定土地利用的最佳用途,協調各土地之間的關系,對不適宜開發的土地加強保護,限制不適當的土地利用方式,做到因地制宜,服務于國土資源規劃。
關鍵詞:建設用地;適宜性;國土資源規劃
隨著城市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城市人口劇增及資源短缺的問題,形成經濟發展和土地制約的矛盾,不利于國土資源規劃的發展。只有合理協調城市發展規劃和土地規劃,才能解決由于城市人口激長,土地資源短缺的現狀。因此,需要對建設用地適宜性進行評價,合理開發與利用城市建設用地,解決城市迅速擴張及土地的稀缺的問題,滿足人口和經濟發展需求。
一、建設用地適宜性與國土資源規劃的意義
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伴隨著城市擴大容量的需求,用地量也日趨緊迫。城市人口劇增,對土地需求不斷加大,與土地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面臨這些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規劃的矛盾,更應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因此,要加強對建設用地進行分析,評價建設用地適宜性,是確定重大建設項目選址和空間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有利于科學確定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合理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以緩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問題。為國土資源合理規劃與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間接地有助于規避自然災害和工程災害,保障人居環境的安全,促進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建設用地適宜性與國土資源規劃的現狀
建設用地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使用范圍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載力。包括城鎮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工礦用地、交通用地等,具有資源、資產雙重性、使用不可逆性、區位性、高度集約性等特點。目前我國現行的城市總體規劃,主要通過研究建設用地的適宜性,確保各項用地的合理布局。其問題在于,僅僅側重點于建設用地的總體規劃,缺乏其它方面的規劃,例如:城鎮化體系規劃及協調區域發展規劃等。總之,我國的城市總體規劃主要集中于一個方面,尚不全面,難以達到全面規劃城市的目標。
三、建設用地適宜性協調機制
1、綜合分析土地資源
優化配置土地資源,首先要對土地現狀進行了解與掌握,才能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規劃、開發與使利用。面臨我國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設用地指標緊張的問題,迫切需要對土地進行合理規劃,發揮建設用地的價值。因此,需要對土地資源供給分析的基礎上,對所有土地建設的需求做預測,達到土地供需平衡。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提下,將土地指標按照實際需求,分給下級行政單位。要求對土地進行科學分析,結合土地的地質情況及周圍經濟條件等,明確建設用地的開發強度、建筑規模、用地利用的限制條件,進行合理的時間和空間配置,嚴格依照土地管理制度,確保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達到國土資源規劃。
2、優化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
指標體系是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的關鍵,也是反映建設用地適宜水平的依據,為此,要構建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土地是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的綜合體,其利用方式和效率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評價目的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評價指標。另一方面,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主要強調土地在建設施工中的難以程度、安全性與方便性,因此評價指標的設計要從土地自然特征出發,選擇影響土地開發利用的因素,同時由于要涉及居住、商服、倉儲等多種用途,也要兼顧一些社會經濟條件。總體而言,需要針對土地使用需求,選擇影響因子構建指標評價體系。此外,評價指標應該盡量設計定量指標,以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由于大部分評價指標具有相對性,應該要通過參照多方面的研究與相關標準,以及采取咨詢專家、公眾調查等方式,進一步考證建設用地的適宜性,綜合分析建設用地區域的潛力,明確建設用地使用何種方式適宜,適宜的程度是怎么樣,利用方式的局限性與優劣勢在哪里。
3、合理開發利用
確定建設用地適宜性后,應該對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總體而言,適宜開發的土地應該加強開發強度或集中開發,不適宜開發的土地,應該加強保護,納入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控制中。在開展土地開發利用時,應該明確資源開發的目標、方向、步驟和重點,使國土資源得以優化配置。要把建設用地的質量、成本和效益三者聯系起來,只有做好明確詳細的規劃,才能更好地開發與利用土地。尤其對于一些經濟不夠發達的城市,實行先易后難的原則,應先把精力放于容易開發、適宜性等級高的土地,優先開發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區域,然后帶動其他區域的土地后續開發,最后實現統一開發,不僅能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還能促進區域經濟的和諧發展。此外,要注重對適宜性等級較低的土地資源進行跟蹤開發,加強關注這些適宜性較低的土地動態,結合當地用地需求與經濟發展動向,合理安排建設用地規劃布局。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扶持,加大財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培養區域產業集群。相關部門要清楚認識到建設用地的適宜性,有計劃、有步驟的梳理現行不適宜開發的建設用地,科學規劃不合理的區域,保護適宜性等級較低的土地資源,實現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結束語:綜合分析國土資源,對土地現狀進行了解與掌握,分析土地供需情況,以緩解土地供需矛盾。優化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構建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有針對性地選擇評價指標,采取多種方式對建設用地進行深度考證,明確建設用地適宜性的等級。對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適宜開發的土地應該加強開發強度或集中開發,不適宜開發的土地,應該加強保護,納入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控制中,加強科學統籌的國土資源規劃,實現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