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湖濱濕地作為水生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重要生態交錯區,濕地生態恢復工作至關重要,政府相關部門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周圍環境的綜合整治。本文將進一步對蘇州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與對策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及對策
引言:湖濱帶作為水陸生態交錯帶的簡稱,它是湖泊流域中水域與陸地相鄰生態系統間的過渡地帶,它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受到相鄰生態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時間、空間以及強度的影響。國家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恢復和重建湖濱帶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它能有效起到蓄洪防旱、涵養水源、維持生態平衡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作用,能為當地城市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濕地生態恢復原則與意義
湖濱濕地恢復的重要意義在于以下三個方面:(1)它的環境功能。湖濱濕地能有效起到過濾功能,防止更多的污染物流向水域當中,進一步改善河流水質,有效控制侵蝕和沉積。(2)湖濱濕地生態的恢復能有效維持生物的多樣性,促進生態環境和諧穩定的發展,為地球魚類以及鳥類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還能蓄洪防旱、涵養水源;(3)湖濱濕地能不斷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綠色資源,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社會各個領域都能從湖濱濕地生態中發現創造價值,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蘇州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與對策
2.1蘇州太湖湖濱帶特點與生態問題
蘇州太湖湖濱帶與其它自然狀態的湖濱帶對比,它存在著以下三大明顯特點:(1)太湖湖濱帶只有少部分靠近山體,大部分都被建設的防洪大堤所圍繞著,所以是一種大堤型湖濱帶:(2)太湖湖濱帶不具備陸向輻射帶,造成整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它大部分區域都被山體以及大堤圍繞著,直接間隔了水陸物質的交換。蘇州太湖的主要生態問題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1)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蘇州太湖湖濱帶脆弱性不斷增加,早在2008年已經成為了強脆弱性;(2)人類活動過于頻繁,隨著社會企業不斷發展,對于湖濱帶造成的各種污染也逐漸增多,湖濱帶生態系統健康狀態受到了嚴重的沖擊。
2.2蘇州太湖湖濱濕地分類
根據湖濱帶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以將湖濱濕地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大堤型湖濱帶、河口型湖濱帶以及山坡型湖濱帶。其中大堤型湖濱帶的含義是指在是該區域建設了大堤,大堤型湖濱帶根據露灘面積的大小以及大堤和水位之間的關系,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大堤,分別是無灘地一大堤型、長期露灘一大堤型以及間歇露灘一大堤型:河口型湖濱地帶指的是一種不具備大堤圍繞、靠近山體的湖濱帶地形,它按照山體與湖泊水體之間是否存在灘地等實地勘察,可以劃分為無灘地山坡型以及有灘地山坡型;河口型湖濱帶作為河流的出、入湖口,它的主要地形特征包括了河口前緣存在淺灘以及心灘,邊緣處有著邊灘,從而產生了結構復雜的水面與灘地想交叉結合的地貌。
2.3蘇州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
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幾種:(1)堤岸植被恢復模式。采用自然模式,嚴格按照堤岸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采用速生闊葉樹林帶、陸向灌一草濕生帶以及陸向喬一灌一草植被帶種群結構方式,從而有效恢復太湖湖濱帶陸生性植被的功能和結構;(2)宕口生態修復模式。采用半自然模式,首先要充分了解掌握太湖湖濱帶宕口地形地貌以及植被土壤條件,然后再運用先進的植被修復技術以及斷巖穩定技術,有效發揮出其涵養水源、蓄洪防旱以及恢復宕口地帶生態景觀作用;(3)生態河口模式。注重保護河口濕地,建設河流生態廊道,這樣能有效防止各種污染物流向水域,不斷優化太湖湖濱帶的生態環境,維持河口生物的多樣性。
2.4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生態恢復對策
2.4.1濕地生態保育區。對于濕地生態保育區的恢復,政府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水源地的保護,自然的沼澤區域存在著重要的保護價值,要積極維持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通過有效建立生態監測站,對生態保育區進行實時科學監測,觀察其變化狀態,要做好生態的服務性工作。
2.4.2濕地生態科普區。濕地生態科普區的恢復與建設,要不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優化土地使用結構,通過采取有效的修復措施,對湖濱帶濕地生態護坡、各種水生植被以及水岸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的修復,同時要科學合理的建設水生植物展覽館以及水上森林生態演替展示區,既能最大化滿足社會大眾的生態知識需求,又能欣賞到優美的自然風光。
2.4.3濕地生態生產區。對于太湖湖濱帶的濕地生態生產區建設,要通過合理構建串聯生態魚塘,加大對生態河道的整治力度,不斷改善周圍的水質,既要充分利用資源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又要保護好濕地原有的自然景觀,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要想使太湖湖濱濕地有效恢復到原有生態系統的功能、結構以及生態學潛力,就必須合理應用現代生物學以及生態工程學的先進技術和理論,結合當地經濟以及地形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恢復與重建目標,要高度重視周圍建筑與水體的相融合,完美實現人工與大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