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生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提出后開始進一步進行革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進步。但是在發展和實施中仍存在問題,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低效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立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字: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高效語文課堂的建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深入思考,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創設教學環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能否實現高效化,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自主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必須營造一種輕松、平等、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教學氣氛。將學習當作精神的享受和洗禮過程,能夠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并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使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之中。在這種平等的氛圍中,學生的思想將會得到激發,并與教師進行交流。這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思想,能夠建立教學環境。創設教學環境方法較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顯現其獨特的優勢,相比于其他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再現當時的情境,使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有效地彌補他們經驗上的不足。例如:在《變色龍》的教學中,變色龍為了保護自己,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顏色,如果學生對于變色龍這一特點認識不清,就不可能理解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怯懦,對主人公的認識往往也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變色龍的錄像,使學生較快進入情境,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理解為何把主人公稱之為變色龍的原因。在比如,在《雨說》的教學中,可以播放幾段有關春雨滋潤萬物的片段,讓學生體會“雨”對生活在那個時代孩子們的愛:同時在播放幾段“文化大革命”發生后,孩子受盡苦難的影片,讓學生便于理解作者作此詩的時代背景。這樣的情境,使語文知識更形象、生動,更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備課
實現教學高效化不能僅僅依靠一名教師的努力,整個學科教研組都應投入到備課工作之中,在教研組的集體備課中,各教師應發揮各自的能力。學科教研組組長要承擔整個教研組的管理責任,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交流的過程中要無私的講授自己的教學經驗,使備課工作能夠滿足學生心理和精神需求,年輕教師雖然經驗少,但是有較先進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應該與其他教師共同分享。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之間相互合作和學習,呈現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高效教案。
三、以學生為主,課堂上師生加強互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課前預習新課時,老師要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讓其自由利用,學生可以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玩游戲、查生字、梳理文章結構:也可以針對語文課本,合理的制定量化目標。課堂上,老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師生互動,學生有能力完成的要獨自完成:完成不了或有難度的,由老師點拔予以完成。在這樣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中,有利于學生突破重、難點,達成閱讀教學的目標。
四、優化教學課型,加強課堂教學創新
創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上,可以增添不同課型,比如:活動課型、朗讀課型、單元組合課型、積累課型等。當然,課型的設計要取決于課堂教學所涉及到的重、難點問題。比如:像《熱愛生命》內涵、形式較深刻的文章,可以采用整體感悟課型、文學欣賞課型;像《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這類論證嚴密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探究課型、活動課型。
五、培養學生注重積累的閱讀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寫作來源于積累。老師不但要對課文中要求學生必會的詞語進行教導,還要不斷的指導學生收集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注重積累的閱讀習慣。學生閱讀積累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摘抄。摘抄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效率、擴展知識面,因此對學生閱讀積累非常有效;二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在培養語感,豐富知識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閱讀書籍時,學生不能只閱讀《紅樓夢》、《三國演義》這一類書籍,還要閱讀反映社會現實、時代背景的新書。
六、閱讀教學要充分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
作者在其作品中都會留“空白”,而這些“空白”需要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去“填充”。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填補這些“空白”,這里所說的“空白”是指課本上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必須使用各種方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讀到“他又黑又瘦,穿著一個夾襖,盤著雙腿坐在那里”這段文字時,老師問道:“他的長衫去哪里了?”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搶著填補文章中并沒有出現的“空白點”。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正確的閱讀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學好語文,提高綜合素質,因此,語文教師要綜合閱讀教學的多種途徑,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結論:初中語文教師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建立高效課堂,采用輕松民主,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工作要明確教學目標,正視自身承擔的責任,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