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升

摘要:通常excel版的教學計劃表模板,只能作最基本的計算與統計,但通過對excel功能的開發,教學計劃袁模板就可以具有智能化傾向,可實現自動統計、自動計算、自動識別、自動生成等自動功能,同時還具有防錯功能。
關鍵詞;excel版;教學計劃袁模板;智能化傾向
一、教學計劃表應反映的內容
校歷和周數分配。就是將理論環節、實踐環節、假期等的分布情況以對應教學周的形式反映出來。
教學進程表。這是教學計劃表模板的主體部分,主要反映每門課程的相關信息,應反映每門課程的課程名稱、課程編碼、學分、周學時、周數、總學時、課程的考核性質等。同時還應反映以學年為單位的課程門數和每周上課總學時等。
二、教學計劃表模板的智能化傾向
本文介紹的是適于三年制高職高專的教學計劃表模板,采用excel版,具有智能化傾向。教學計劃表模板本來應是空表,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表格都已填入相關內容。此外完整的教學計劃表模板所占篇幅較大,在教學計劃的教學進程表部分只輸入了部分課程的相關信息,教學計劃模板的其余空格部分全部刪除。
(一)自動統計功能
1.校歷和周數分配表的自動統計
以第一學年為例,根據各周輸入的不同教學環節進行自動統計,自動統計的結果為:入學教育3周、理論教學28周、實踐教學4周,勞動1周、考試2周、畢業教育0周、機動1周、假期13周、合計52周。
2.各學期理論上課周數的自動統計
由表1可以看出,由自動統計功能統計出的第一、二、三學期理論課程對應的周數分別為15周、13周和17周。由于最后一學期(第6學期)全部安排實踐環節而無理論課,再統計理論課周數無意義,因此將第6學期改為自動統計實踐課的周數。
3.各學期課程門數及每周上課總學時的自動統計
以第一學期為例,自動統計的課程門數和班級周學時數為3和8,即第一學期上課的班級每周上3門課,每周上8學時。
(二)自動計算功能
1.每門課程總學時的自動計算
以表1中的外語為例,對于課程名稱為外語的課程,在第一、二、三學期對應的周學時單元格中分別輸入4,模板自動計算的總學時數為180,同時自動計算出的總學分數為10;在課內實踐對應的單元格中輸入92,則自動計算出的理論學時為88,若輸入課內實踐為0或什么也不輸入,則理論學時仍為180。
2.每門課程對應學分的自動計算
理論課程每18學時1學分,實踐課程每周1學分,根據每門課程的總學時計算學分。
(三)自動生成功能
1.課程編碼的自動生成
在exce1中另建一張工作表,將所有專業的課程名稱和課程編碼填入sheet2,并將課程名稱和課程編碼按專業分類,形成一個課程名稱與課程編碼的數據庫。因為在sheet1教學計劃表中已經輸入了相應的專業序號,應用OFFSET函數在數據庫中篩選出一個對應專業的課程名稱及課程編碼,再根據sheetl中輸入的課程名稱及VLOOKUP函數自動生成課程編碼。
2.課程考核性質的自動生成
若確定外語課第一、二學期是考試課,將第一、二學期周學時所在的單元格涂成其他顏色,則在“考試”下面的單元格自動生成“1,2”,表示外語課在第一、二學期是考試課,由于第三學期外語課的周學時所在的單元格未涂成其他顏色,則在“考查”下面的單元格自動生成“3”,表示外語課在第三學期為考查課。
(四)特殊符號的自動識別
在對應課程周學時的單元格中,有些輸入的符號需要特殊處理,如表1所示。
(五)自動防錯功能的實現
(1)防止輸入錯誤
對需要輸入數據的表格,設置數據有效性。比如課程名稱,將一個專業的所有課程作為有效數據,這樣可以直接輸入或者篩選,當直接輸入時若輸入的課程名稱不是該專業的課程名稱或輸入錯誤時提示輸入的數據無效,避免課程名稱輸入錯誤。
(2)數據的自動生成
當一門課程某學期為考試課時,只需將該課程在對應的學期的周學時單元格涂成顏色,則自動生成該課程為考試課時該課程所在學期的學期號,避免人為輸入學期號時出錯。
三、教學計劃表模板的其他說明
1.此教學計劃表模板已考慮了裕量,使用時不要再作插入行的操作,多余的行可以刪除。
2.一門課程結束后,無后續課程接著上時,不要寫成“2*6/”的形式,不然統計課程門數時出錯。
3.此教學計劃表模板在使用時,應將自動生成部分的單元格或公式所在的單元格鎖定并保存單元格。結論:通過上面的介紹并結合在我院的使用情況,智能化教學計劃模板具有填寫信息量少,操作方便,不用人工計算和統計,避免輸入錯誤,自動生成學期開課信息,表現出一定的智能化傾向,適合于高職高專三年制教學計劃。此外該教學計劃模板是仿照A4打印紙設計,便于用紙板保存,同時單位面積紙張的信息量大,一張A4紙,就容納下三個學年六個學期的所有課程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