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
近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的學生家長反映,學校讓高三年級學生家長輪流替代老師進行監考、自習課值班,這一做法引起很大爭議。校方人士表示,家長反映的值早班、替監考、值晚自習等情況是由家委會研究決定的。(10月18日 澎湃新聞網)
讓家長參與監考,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并非第一個吃螃蟹者。此前,天津、重慶等地中小學校就曾進行這樣的嘗試,也一度引發爭議。質疑者提出,學校和家長分工不同,各有各的工作和職責,讓家長參與學校監考,混淆了職責邊界,容易導致角色混亂。這種觀點其實是片面割裂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在一些人看來,所謂家校合作,就是家長在家管好孩子,老師在校教好學生,各自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可。實則不然,現代學校制度的核心內容是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近年來,在教育部門的推動和支持下,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讓家長參與監考,未嘗不是家校聯動的一種體現。
讓家長參與監考,其實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如:家長可以通過監考體驗老師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考風考紀及學習情況,有助于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家長的參與,能夠促使學生更加遵守考試紀律,培養公平競爭、誠信做人的意識。
由此可見,讓家長參與監考本身是一件好事,其之所以在家長中引發質疑和擔憂,問題主要在于學校、家委會的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在筆者看來,要讓“家長參與監考”規范有序開展,必須明確三個前提。
其一,溝通到位。邀請家長監考的目的和意義,學校要事先和家長講清楚,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從南京二十九中一些家長的反映來看,許多家長事先并不知情。或許正如校方所言,讓家長替老師監考是家委會提出的,但根據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家委會還有一項重要職能,即“把學校準備采取和正在實施的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向家長做出入情入理的解釋和說明”。由此來看,該校家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發揮得還不夠。
其二,自愿參與。家長參與監考,應遵循自愿參加、量力而行的原則,否則對于工作忙碌的雙職工家庭來說,將成為不小的負擔。在報道中,有家長抱怨“沒有時間也得抽出時間,實在影響工作”,有的家庭父母沒空,只好由爺爺奶奶上陣。當家校合作成為一種任務攤派,自然難以起到“1+1”大于“2”的合力效應。
其三,科學安排。讓家長參與監考,不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必須作出科學合理的計劃和安排。考前,學校應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監考水平。考中,學校應妥善安排、搭配人員,如采取一名老師搭配一名家長的形式,既能促進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又便于處置突發事件。考后,學校應及時進行總結,讓家長談談監考的感受和發現的問題,將家校合作的成果有效轉化為改進學校工作的動力。如此,豈不是一舉多得?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