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文和
長相丑陋的狼鰻
撰文|張文和


狼鰻,又叫鰻狼魚,是一種長相丑陋的怪魚。屬于肉食性生物,是脊索動物亞門鰻鯛科的生物。屬于深海魚類,常棲息于海平面下200米左右暗無天日的海底,也能適應濱海地區的潮間帶礁巖環境,平時藏身在珊瑚間的巖洞中,頭部露出洞外觀察動靜伏擊獵物。體長1~2米,胸鰭很大,但沒有腹鰭。體重15~20千克,最有特色的部位是它那方方大大的頭部和丑丑的臉。
狼鰻有長而曲折的身體,有柔軟的脊椎,但是沒有鰭刺。一個大而方的頭部,有著強而有力的上顎和一口尖利的獠牙,能輕易撕咬并磨碎獵物。另外,在顎上有厚厚的護墊,可以使它們在壓碎貝類和海膽時不至于受傷。狼鰻通常以海膽、螃蟹、龍蝦、章魚以及各種貝類為食,嘴里尖利的獠牙和有力的雙顎可以輕易咬碎任何甲殼動物。
根據研究發現,屬于深海魚類的狼鰻,年幼時生活在較淺的水域,成年后才會轉移到海下較深的巖穴當中,并且將自己蜷曲在黑暗的洞穴里,只有在覓食的時候才會將頭伸出洞外。它們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海域,例如日本海、俄羅斯、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島、美國和加拿大的西海岸甚至北極海域。
因為狼鰻有著超丑陋的外表,許多人會被它們的樣子嚇壞,不少人誤以為有怪獸出沒。其實外表看起來兇狠的狼鰻對人類十分溫馴,當潛水員接近狼鰻的洞穴,狼鰻甚至會主動在潛水員附近緩緩游泳甚至任人撫摸。成年的狼鰻能長到2.5米長,敢于從潛水員的手中獲取食物。狼鰻之間有很強的攻擊性,會經常互相撕咬。
狼鰻每年10月到翌年2月間交配繁殖,雌鰻每次產下7000~10000枚卵,由雙親共同照料,孵化期13~16周,時間長短取決于水溫高低,幼魚出世后會在淺海地區漂蕩生活2年左右,棲息地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向深海移動,4~5歲性成熟,但直到7歲才能交配繁殖,壽命不詳。
雖然長相丑陋,但據說狼鰻的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人曾經在美洲一個古老的原住民部落里發現過狼鰻的牙齒,結合該部落的歷史,說明它在9000年前就出現在印第安人的菜單上了,現在狼鰻仍然是太平洋漁業的重要捕撈對象。盡管巨大的捕撈量沒有使這種繁殖率非常高的魚類元氣大傷,但是海底拖網的使用,嚴重破壞了狼鰻賴以生存的深海環境,同時導致其食物資源大幅度減少。鑒于海洋學家對此提出強烈抗議,許多國家已經停止了無序捕殺狼鰻有失長遠考慮的錯誤捕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