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金希
魅力海洋,美麗惠州
——“2016海疆生態行”惠州站
撰文|金希

惠州,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毗鄰香港、深圳,素有“粵東門戶”之稱。是珠三角東岸連接內陸和粵東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屆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惠州管轄大亞灣和紅海灣部分海域,海域面積45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81.4千米,有大小海灣28處,大小島嶼140個。8月22日,由國家海洋局組織的“2016年海疆生態行”活動走進惠州,考察團通過實地考察,了解惠州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的經驗及成果。
在惠東縣、惠陽區和深圳市之間,有一個美麗的海灣,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亞灣。如今的大亞灣,建成了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重要臨海工業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中國海油惠州煉油項目為龍頭的大亞灣石化工業區,位于開發區東部。15平方千米建成區中聚集了76家企業。記者們發現,大亞灣石化區海岸整潔、海水碧藍、空氣清新,一點也沒有工業基地的“老味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州非常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建立了新上水污染型行業項目嚴控制度,建成石化區深海排污管線,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大力推進沿海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入海河涌綜合整治,有效削減城市近岸海域污染負荷。惠州在發展大工業、大石化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1 醉美大亞灣(攝影 / 黃春生)

3 考洲洋清拆前后對比(清拆后)

4 考洲洋清拆前后對比(清拆中)
正當考察團對大亞灣石化區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之時,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王正印又向考察團介紹道:“這塊區域基本都是通過填海造地的方式建成的!”惠州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臨海工業以來,至今共批準填海造地總面積1215公頃,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填海的每一塊區域,都經過了反復論證和規劃,利用率達到了驚人的100%,沒有任何填海卻沒有使用的區域。
距離石化區不遠的馬鞭洲島,堪稱全國無居民海島及周圍海域最集約高效利用的典范。馬鞭洲島曾經只有0.197平方千米,由于獨特的資源優勢,在進行適度填海后,馬鞭洲島先后建成了2個30萬噸級和2個15萬噸級原油接卸碼頭泊位以及2個工作船碼頭。島上共建有21個原油儲罐,總庫容120萬立方米。2014年接卸原油2650萬噸。
在如此繁忙的碼頭,周圍海域的水質卻碧藍潔凈。馬鞭洲島上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華德石化公司總經理肖勇介紹,油污及生產生活廢水經過處理后,全部作為島上的綠化用水使用,實現了“不讓一滴油污染大亞灣”的目標。
在2008年,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需要修建海底輸油管線,而造礁珊瑚正好“擋”住了管道的路。經過多次論證,惠州煉化決定為珊瑚進行“換新家”的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珊瑚成功在“新家”居住下來。

1 馬鞭洲島的油輪碼頭,附近的海水毫無污染

2 珊瑚被移植到這片海域,潛水員正準備下水實拍珊瑚

3 這片潔白的沙灘,就是“中國最后一片海龜的產床”
位于惠東縣南部的考洲洋,在近兩年脫胎換骨,面貌煥然一新。在2014年初,放眼望去,考洲洋上密布各種養殖設施,圍網養殖讓這塊海域顯得支離破碎。考洲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濕地面積縮小、漁業資源逐漸衰退、水質污染日趨惡化。針對這樣的局面,惠東縣制定了“考洲洋地區發展概念規劃”,開始對考洲洋地區進行全面的整治。經過幾年的奮戰,考洲洋共清理海域面積達2000公頃,淺海圍網養殖面積933公頃,拆除吊蠔養殖設施200公頃,清退非法捕撈作業面積867公頃,拆除非法捕撈工具230多槽,養殖設施消失了,水體交換速度加快了,考洲洋的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考洲洋群眾保護海洋環境,依法用海意識明顯提升,漁業資源逐步恢復。一個自然美麗、顏值頗高的考洲洋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現在,行走在考洲洋邊上,最引人矚目的是沿岸灘涂地上的紅樹林。紅樹林既可防浪護堤、抵抗自然災害,又可修復生態,形成美麗景觀。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3-2017年在考洲洋種植本土紅樹林677公頃的要求,目前,紅樹林已經密布于考洲洋周圍濕地,每日都有工作人員悉心照料。

1 海龜自然保護區內,還救治了許多受傷、生病的海龜們

2 送海龜回家——大亞灣黃金海岸(攝影 / 李惠寧)

1 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檢查照料所有的紅樹林苗

2 鹽洲島霞光(攝影 / 高波)
在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與紅海灣交界處,有一處潔白的海灘,這里就是我國大陸18000千米海岸線唯一的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海龜的最后產床”。惠東海龜保護區成立于1985年,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成為中國首批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近年來,海龜的命運可謂多災多難,數量不斷減少。海灘的發展帶來了人類的活動和噪聲、垃圾等產物,大大減少了海龜筑巢的場所。海龜吃掉垃圾可能死亡,海灘的人造燈光也會使海龜誤以為是白天,殆誤了它們的夜間孵卵,也會使剛剛孵化出的小海龜迷失大海的方向。一直以來,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但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守護著海龜的家園和最后的產床。每年6-10月是海龜的產卵季節,為了保護上岸產卵母龜的安全,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在夜晚來臨時清退游客,清理海灘,給海龜創造良好的產卵環境。除此之外,還要每夜不定時巡查海灘,以防不法分子危害海龜。經過幾十年的保護,遏制住了海龜種群數量逐年下降的趨勢,開始緩慢恢復。

雙月灣
保護區自2013年以來,保護區保護海龜上岸產卵共12只(次),產卵6窩,孵化稚龜461只;標志放流成年雌海龜1250只。可喜的是,隨著廣大漁民對海洋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漁民誤捕海龜主動上繳漁政部門和自動送回保護區的海龜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累計送回保護區救治受傷的海龜達758只。而保護區建成30年來,人工孵化、救護和放生海龜累計已達7萬只。
每到周末,位于惠東縣西南部的巽寮濱海旅游度假區和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雙月灣的游客絡繹不絕。近乎苛刻的生態環境整治標準,帶來了風景如畫的惠州,造福的是廣大的惠州人民。
創新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等四大文明生態建設行動。惠州在發展大工業、大石化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2014年,全市約94.6%的海域水質符合第一類或第二類海水標準。惠州還在全省率先實施人工魚礁建設,迄今為止,已建成6座34平方千米的人工魚礁區。持續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有效增加了漁業資源種群數量和資源量。全力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重點建設考洲洋和惠州海洋生態園兩大濱海濕地公園。建成廣東最具濱海特色的環海綠道,打造了紅樹林公園、漁人碼頭、休閑棧道等海洋人文景觀,進一步體現了海洋生態效益,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