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洲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 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科技實力飛速發展的又一次展示。
我們的“太空之家”姓名:天宮二號
身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度約18.4米,重8.6噸
地位: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家族成員:天宮一號
對接成員:“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
空間實驗室是空間站的前身
空間實驗室就是建造在太空中的實驗室。美國、蘇聯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算是我國的首個空間實驗室。我國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則是目標飛行器,不能算是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從目標飛行器變成空間實驗室,這里頭有很大差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之后,將會有2名航天員入駐“天宮”,在那里工作和生活30天,這也是迄今我國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
“天宮二號”發射以后,是不是意味著我國即將擁有空間站了呢?當然沒有那么簡單,空間實驗室更像是空間站的前身。空間站是指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居住生活的載人航天器。空間站最大的特點就是規模和體積龐大、在軌運行的時間久,比如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空間局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中工作了16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