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教師如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打造高效的課堂,成為現在廣大歷史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接下來,筆者會通過自己的切身教學的經歷,通過對各種問題的分析,找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廣大歷史教師可以有一個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高效課堂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46-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特別是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很多專家都在研究建立高效課堂的方法,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縱觀多所初中學校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我們發現,他們都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本來歷史課本的上內容就比較枯燥乏味,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加以改變,那么很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都不高。
1.依據課程標準,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當有同學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同學解決疑惑。這樣做的前提就是教師要自己對歷史這門學科了解的比較透徹,對整個歷史教學的方法,歷史課本的整體框架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1)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需要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了,他們才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把這門學科學好。
(2)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劃分教學的重點,對于一些基本的史實,是不可避免的,必須讓每個學生了解到。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條理,清晰明了的進行講述,同時,對于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事例,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
(3)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枯燥,所以,教師應該經常變換一些方法,利用新穎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當然,整個歷史的學習最終都逃不過考試,所以,教師也要教會學生背題,教會學生思考,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些同學的學習方法可能有一些問題,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來給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在教室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整個歷史教學的連續性,每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具體的事件,教師需要把各個事件聯系起來,綜合的給學生進行講述。讓同學們對歷史知識有一個宏觀的了解。
(5)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制定一個學習的計劃和目標,制定了學習的目標,學生才有了足夠的學習動力。當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產生的抵觸的情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來吸引學生們的興趣。例如,歷史故事的開展,辯論賽,有獎問答,等,這些活動的舉辦具有很大的意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相關的歷史知識。
(6)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和同學們進行互動,當提出一個問題之后,也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討論。畢竟一個人的想法是不全面的,聽一聽其他人的想法,也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到自己考慮的不周全的地方。當一個問題提出之后,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不能僅僅是走走過場,這樣說沒有任何效果的。
2.做好課前準備,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
對于每一堂課的準備,歷史教師自身應作好如下準備:
(1)備教材。對本內容首先要明確它在整個初中歷史中的地位、作用,在那一個學段學習過相應或對應內容,有沒有相應知識、思想和方法的儲備,有了對應的知識和方法儲備.還要明確本節教材要達到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只有“深入淺出”,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
(2)備學生。認識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是有效的課前準備必須完成的前提。把握學生主要從學習心理、心理品質、認知風格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可通過課堂提問,作業批改或以“師生對話”等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教師對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3)備教法。根據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掌握,選擇恰當的教法,教法的運用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要注意尋求使知識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得以融洽的結合,使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素質發展得以同步向前發展。讓學生分組討論,中心發言,教師點評、歸納,利用已知推新知和轉化的教學思想。
四、備教具。教法因內容對象而定,教具為教法服務,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教師應根據情況選用,不應盲目追求新穎時尚。
五、備自己。教師在上課前應審視自己的儀表和調整自己的心態,教師面對的是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和具有強力模仿性的學生,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整裝進教室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如此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另外,要學好歷史,教師和學生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教師在備課環節需要全面,學生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對于學生而言要作好如下準備:
(1)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需要對整個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預習,對整個內容有一個很好的初步的把握,對于自己在預習時沒懂的地方,要相應地做好相關的記錄,并在教師授課的時候重點關注。
(2)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所不同,對于整個歷史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指定目標的時候,也要切合實際。
3.組織好教學過程,打造高效課堂
(1)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過程,就要以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一般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會和學生進行互動,一般互動的載體就是教師準備的問題。所以,這些問題要有思考的價值,對于那些一看就能明白的問題,就沒有必要花費上課的時間了。
(2)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秩序有較好的掌控。上課的時候要制定相應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才有一定的束縛,不會做一些與歷史學習無關的事情。
總的來說,打造歷史學習的高校課堂,是現在歷史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困擾廣大歷史教師的問題。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給大家一定幫助,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易麗.善用導言和結語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6,(7):45-45,47
[2]蒙云飛.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學周刊A版,2014,(4):95
[3]劉向東.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0,(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