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孝飛
摘 要:落實監督執紀“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立案審查”四種形態,體現了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理念,體現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的理念,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當前,國有企業在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認識不到位,黨的領導弱化、兩個責任落實不力,實踐運用的方式方法滯后等。為此,國有企業要認真履行兩個責任,層層設置防線,推進“四種形態”的有效落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成效。
關鍵詞: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黨風廉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4-2
0 引言
中央提出要實踐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長效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全面從嚴治黨,國有企業不能例外;落實“四種形態”,國有企業同樣不能例外。
1 國有企業落實“四種形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當前,國有企業在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和行動偏差,影響并制約了“四種形態”作用的有效發揮,導致“四種形態”的落實與中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落實監督執行“四種形態”主體責任不夠有力。長期以來,一些國企和領導干部過于強調國企的經濟屬性和市場屬性,忘記國企性質和自己黨的干部身份,黨的領導弱化,監督寬、松、軟問題比較普遍。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上冷下熱、層層遞減。比如,中央巡視組用2年多時間完成對55家中管央企的全覆蓋巡視,巡視反饋的六大問題之一就是黨的領導弱化,指出有的央企存在只抓業務不抓黨建,黨組長期不研究黨建工作,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紀律松弛。
二是對執紀監督“四種形態”認識存在誤區。過去,一些國企習慣于監督少數領導干部和重要崗位人員違法行為,忽視大多數人違紀和日常不作為現象。沒有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甚至認為落實“四種形態”管得太細太嚴,會束縛企業的發展,影響企業的穩定,忽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等問題的審查,把黨員干部違反紀律問題當作“小節”,層層降低形態。有的單靠批評教育,有案件也不查,甚至對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大事化小”,能捂就捂,甚至包庇縱容,生怕家丑外揚,怕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品牌形象。一些地方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割裂開來,片面強調某一種形態而忽視其他。
三是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方式方法滯后。有的國企紀委監督視野不寬闊,問題線索少,主要線索來源是群眾信訪舉報和上級紀委轉辦件。且企業紀委與國家機關紀委相比,問題線索的收集研判方法不多,執法執紀的手段單一,紀律審查缺乏紀律特色,導致一些其他違紀問題線索流失。在實踐中,對違反工作程序等一般性工作環節管理監督的多,對干部八小時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等管理監督少,監督廣度深度不夠。
四是紀委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機制不夠順暢。當前,中央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體制機制、法定地位與職能作用等沒有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政策,基層國有企業紀委“三轉”難以到位。多數基層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雖然實行雙重領導,但實際還是所在單位的內設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處于同一層次和地位,工作性質與其它職能部門互相平行,在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時,不足以形成權威和威懾。有的企業紀檢監察干部身兼數職,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紀委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2 有效推進“四種形態”在國企的落地實踐,不斷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各級黨委管黨治黨的日常工作。國有企業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中,必須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來認識和自覺運用“四種形態”,貫徹落實“全面”和“從嚴”兩個方面的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用黨的紀律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層層設置防線,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真正走向嚴緊硬。
一是把握運用“四種形態”,黨委要履行好主體責任。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責就在黨委,是各級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四種形態”是以黨的紀律為尺子進行劃分的,體現了“精準”管黨治黨理念,清晰劃出四條防線,既針對苗頭性問題,又覆蓋了各種違紀行為,有利于“精準治療”、“對癥下藥”,為國有企業黨委履行好主體責任提供了具體方法和抓手。“四種形態”體現了“精準”管黨治黨理念,為紀律尺子準確標出了管治“刻度”,清晰劃出了“治未病”、“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四級警戒區,各級黨委要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把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到公司改革發展全過程。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來認識“四種形態”,層層設置防線,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黨的紀律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保護黨員干部隊伍整片森林的健康。各企業黨組織書記要牢記自己是黨的書記,把抓好“四種形態”作為分內之事,嚴明紀律要求,把從嚴治黨做深做細做實,真正成為管黨治黨的書記。
二是把握運用“四種形態”,要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實踐運用好“四種形態”,關鍵是監督在前、執紀在后,就是要在第一種形態上多下功夫,實現關口前移、防微杜漸。國有企業既不同于行政事業單位,也不同于民營私企,并且大都為集團類大型企業,一般是壟斷一個行業獨享一方資源,資產規模大,產業多,經營面廣,下屬單位點多、面廣、線長,內部員工多,崗位復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而第一種形態又恰恰是以盯住面廣,形式多樣、手段靈活、常態化為特點,符合突出日常監管和嚴格紀律的形態運用要求。所以,國企這些客觀特性和第一種形態監管特點比較吻合,針對性強度,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尤其是第一種形態在國企的運用具有非常強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用好第一種形態不能“空轉”,必須見諸行動,緊扣“六大紀律”,把嚴的要求、實的措施體現在時時處處事事,把對黨員的經常性教育抓起來,讓紅臉出汗、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常態,恢復黨內政治生活本來面目。各級紀委要督促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協助黨委做好教育提醒、誡勉談話等工作,檢查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執行情況,抓好問題線索的談話函詢,及時教育治療處在“亞健康”的黨員干部。
三是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必須提高紀委監督執紀能力。實踐“四種形態”,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不斷創新紀檢工作,更好地把監督責任扛起來。要創新體制機制,落實好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研究制訂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選拔考核獎懲制度,增強紀檢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要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形成監督合力,當好“探頭”,主動出擊、主動發現問題,延伸監督視角,加強對重要領域的監督。要樹立正確的紀律審查理念,發現問題就教育提醒,再不改正就及時做出處理,堅持動輒則咎、小病快治,充分體現“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各級紀檢監察干部堅持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著力提高素質能力,在實踐“四種形態”中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四是把握運用“四種形態”,要把問責貫穿始終。問責是推進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責任擔當的利器。實踐“四種形態”,絕不能靠紀委“單打獨斗”,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都不能置身事外。將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有機結合起來,強化政治責任,激發擔當精神,逐級逐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要用嚴肅問責,來解決在落實“四種形態”中“沒事干”、“不會干”、“不愿干”的問題。在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的同時,要檢查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將“四種形態”要求落實到位情況,實現一案雙查,并根據情形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
參 考 文 獻
[1] 仇麗萍.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1):31-33.
[2] 熊驚峰.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1):11-15.
[3] 高波.“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創新成果[J].中國紀檢監察,2015(19):10-11.
[4] 吳寧.關于紀檢監察系統準確把握“四種形態”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14-16,24.
[5] 張由濤.克服錯誤認識實踐好“四種形態”[J].紫光閣,2016(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