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隨著交通工具種類多樣化,站前廣場交通組織越發復雜,通過對徐州高鐵站區的地下空間設計為例,從交通組織和地下空間設計方面提出了公交優先、立體換乘、高效便捷的交通設計原則,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環境良好的地下換乘體系空間。
關鍵詞:徐州;立體換乘;地下空間;綜合利用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14-90-02引言
徐州位于江蘇省西北部,是著名的交通樞紐、商業都會、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京滬高鐵使徐州與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時間距離縮短至2.5小時,大大提高徐州市在區域城市中的能級與影響力。
1項目背景
1.1區位分析及位置優勢
徐州高鐵客站地區位于徐州市主城區東部,西距徐州老城區6公里,南距正在建設的徐州新區僅3公里,北距金山橋開發區僅1.5公里,東距規劃的城東新區2.5公里。以交通樞紐與城市互動發展為核心,對高鐵客站地區進行綜合一體化開發,與周邊地區更好的銜接互動。
1.2對外交通條件
京滬高鐵與徐蘭高鐵的交匯點,使徐州成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城市發展帶的聯系樞紐。京福高速公路:片區東側以京福高速公路為邊界,與城市大道相交并在片區范圍內設出人口。長途客運站:與高鐵客站配套的長途客運站,是未來徐州重要的公路客運樞紐。
規劃中的軌道交通一號線從片區中部穿過,并在高速客站地下設站,換乘方便。
2工程概述
本地下工程規劃范圍:徐州高鐵站站前西廣場區域,即西至站前路,北起站北路,南至站南路(包括站南路、站北路廣場區段),東西寬218.7米,南北長315米。
項目為徐州高鐵站區站前配套工程中的西廣場地下空間設計,包括了地下停車場、進出站人流集散中心以及配套相關設備及辦公用房。該項目建于徐州高鐵站區內,基地北側為站北路,南側為站南路,西側為站前路,東側連接站房,整個西廣場地面面積約為9.3公頃,地下空間位于西廣場的正下方,并與高鐵站南側的地鐵站臺層連接。
整個地下室面積約為67663m2,主要為地下停車位,以及進出站人流集散區,停車位包括社會車1724輛,出租車為216個(其中51個臨時停車位),滿足地鐵與高鐵出站地下人流集散的需求。
3總平面交通設計
3.1設計原則
交通換乘設施布局是在規劃設計目標及原則指導下,綜合考慮用地條件、設施規模、交通、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布置,基本思想是:盡量分離不同功能的交通,實現人流與車流分離,盡可能減少沖突點,結合路網條件合理組織單行交通。
3.2地面交通組織
依據站區各類交通車流組織方式及交通流量,計算站區內道路交通飽和度,根據計算可知,整個道路飽和度分為五個層次,其中高架匝道北側下車道和出租車地面出口處道路飽和度較高,未來該路段交通流量較大,高架下車道西側道路道路飽和度最小,該路段未來道路通暢。
3.3地下空間交通組織方案
徐州高鐵客站為高架站,旅客進出站方式為高架橋引入站臺候車區進站、經自動扶梯或樓梯到達地面經地面通道出站。徐州高鐵及地鐵的出站大廳位于西廣場東南側,地面大廳出站人流可分別至西廣場南面地面公交站或至西廣場地下空間東邊處的人流集散中心處(由此選擇社會車輛或出租車)。
地下空間車行出入口共三處:
(1)第一處位于西北側進站高架橋下行匝道處,是送客上高架進站廳后的社會車輛或出租車進地下車庫的入口,進車庫后出租車左轉至東北側的出租車上客等候區;社會車輛直行到西南側的社會車輛停車處。出租車與社會車輛分流明確,互不干擾。
(2)第二處位于東北側高架橋引橋下,是出租車上客后的主要出口。出租車上客區位于人流集散中心的北側,使出租車人流、車流分區明確,布局合理。
(3)第三處位于西側,直達城市中央大道,是社會車輛的主要出入口,為雙向進出單車道,中間設置中央隔離綠化帶,與城市景觀道路相銜接。
4建筑設計
4.1平面設計
西廣場地下空間為正在建設中的徐州高鐵站區的配套地下工程,平面布局除考慮了合理分區外,主要考慮了地下交通與地面交通流線的銜接及人流疏散的合理陛。
建筑方案的構思和特點:
徐州高鐵站是位于京滬高速鐵路線上的一個重要站點,其人流及車流量較大。作為徐州高鐵站區的配套地下空間位于站前西廣場地下,其東面緊靠徐州高鐵站房,距站前高架橋5米。地下空間內設出租車上客區及社會車輛停車場,進站旅客通過樓梯、電梯及自動扶梯到達西廣場地面。
地下空間東南角靠近徐州高鐵客站和地鐵站的地面出站大廳,通過兩組長24.3米、寬6米的通道用自動扶梯及樓梯將出站人流引至地下空間東邊處的人流集散中心,再通過導向系統將旅客分別引導至東北方向的出租車候車平臺以及西南處的社會車輛停車場。
西廣場地下空間方案的最大特點是旅客出站后換乘直達交通工具不用去站前廣場上周轉,而是在西廣場地下空間的人流集散中心處直接與社會車輛及出租車等直達交通工具實行零換乘,可以方便快捷的直達城市的各個目的地。
4.2剖面設計
西廣場地下空間設計為一層,上部為西廣場的景觀廣場,為保證大型植物的生長以及達到養護灌木和植被的保水要求,故在設計上考慮覆土層高度為2米。
設定廣場標高為±0.000,則地下室頂板標高為-2.000,地下室底板面標為6.000,結構層高度為4米。為更好的提高停車庫的空間高度,車庫頂板設計采用無梁厚板設計,設備通風管道均采用扁平管道。這些措施可使車庫空間凈高最低處為2.7米。
西廣場地下車庫配合站前廣場景觀設計一定數量的進風風亭,再結合人工照明和機械通風給人以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