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瑛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的后兩句,比喻的就是我們平日里常說的一句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事實的確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堅信自己的觀點正確,而對自身的不足又往往看不大清楚。當遇到挫折時,人們又總是陷入“迷惘”的怪圈中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有清醒的“旁觀者”來勸說、開導他,幫他驅散心頭的愁云,解除思想上的煩惱,使他幡然醒悟,改弦更張。但正像一句話所講的,世界上的難事有兩點,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到別人的腦袋里;二是把別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里。談心勸導他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裝到別人的腦袋里。要解決這道難題,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情感感化。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情感的勸導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能使人的心靈震顫,產生思想共鳴。因此,有經驗的領導者在勸導他人時,總是不忘“以情開路”。
1959年4月27日,75歲高齡的謝覺哉同志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初上任的一天,謝老把從內務部農救司臨時抽調來給他當秘書的一位青年副科長請到辦公室,想正式調他,征求他的意見。那位青年副科長當時有點兒舍不得離開內務部,便推托說自己沒有搞過法院工作怕勝任不了。謝老聽了,用充滿情感的語言跟他商量說:“我年歲太大,要是在前些年,我可以不要秘書。你是不是同我一起到最高人民法院去,幫我看看材料,做點兒事情?就干4年。我今年75歲,4年后你愿意再回內務部就回去。”
謝老的話并不多,但卻像一縷春風吹進了青年副科長的心里。面對這真情真意,他不能不深受感動。于是愉快地調到了最高人民法院。
由此可見,“動之以情”是勸導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當一個人處在矛盾的旋渦中,遇到麻煩不能解脫的時候,更需要勸導者用誠摯之情、愛護之情、尊重之情、理解之情、信任之情來勸導,幫他擺脫困境。使用這種方法要做到如下三點:
一是要有同情心。對于工作對象的困難、不幸,領導者一定要有同情心,要能夠體諒他人的心境。有了這種態度,你就不會只看他人的過錯,對別人的錯誤吹毛求疵了。相反,你會對工作對象的不足予以諒解。
二是要表示理解。對工作對象的觀點、想法、立場,領導者要表示理解。即使他的觀點不完全正確,你也不妨先以理解的態度來寬慰他。如果你能設身處地地為他想一想,理解他的處境,你就能獲得他的信任,彼此達到“心理相容”。如此一來,你就能了解到他產生某種思想的原因,以便于“對癥下藥”了。
三是要給予尊重。意大利著名思想家萊奧帕爾迪在其《思想錄》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正如輕蔑比仇恨更令人生氣,尊重也比仁慈更受人歡迎。與被愛相比,人們通常更希望被尊重。”在勸導過程中,領導者如果能尊重工作對象,就能使他產生自尊、自愛、自重的情感,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道理攻心。情可以感化人,可以為勸導奠定感情基礎,但要想真正使工作對象信服,還應該用道理攻心。請看陳毅同志是怎樣用這一方法勸導某紡織廠老板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陳毅擔任上海市市長。一天,他去拜訪某紡織廠的老板。一見面,老板就向他發起了牢騷:“陳市長,我對工會要廢除‘抄身制有想法。他們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人下班,由抄身婆抄身,還經常丟紗。如果取消‘抄身制,紗廠還不被偷光啦。”
陳毅聽了他的牢騷,就耐心地勸導他說:“要說辦工廠、買機器,我拜你為師。因為我只當過工人,沒有經營過工廠嘛!要說管理工廠、教育工人,你可要向我學習嘛!我參加革命就一直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在這方面我可以給你當參謀,還帶‘長呢!你倒是要我這個參謀不要呢?”
老板被陳毅懇切而幽默的話感動了,他忙說:“要!要!請您快說。”
陳毅說:“我在法國當過工人。那個工廠大得很,老板比你還厲害得多,還雇了一大幫帶槍的警察,對每個下班的工人,從頭到腳細細地搜,那過細的勁頭,身上硬是連一根針也藏不住,但結果呢,原料、零件還是大量丟失。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勞動很重,工資很少;工廠賺了錢對工人毫無好處,他為什么不拿呢?現在中國不同了,工人翻身當了主人,他們懂得工廠生產搞得好,新中國才能富強起來,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們雖然是私人企業,但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樣可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所以,依我之見,廢除‘抄身制,關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兄弟的話,我相信,眼前的困難會克服得順利一點兒。”
老板覺得陳毅的話很有道理,表示擁護工會的意見,廢除“抄身制”。
“以理攻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勸導方法,但使用這種方法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勸導說理要對準要害。勸導說理不同于宣講說理。宣講說理是就普遍問題而言的道理,勸導說理則是針對具體問題而談的道理。一般來說,被勸導者之所以需要勸導,就是因為他對某一具體問題想不開,或對某一具體問題固執己見,因此,勸導說理必須有針對性,對準問題的要害,才能解決問題。
二是勸導說理要具體實在。既然勸導說理是針對具體問題而談的道理,那么,毫無疑問,領導者在進行勸導說理時,就應該用具體而實在的道理來勸導對方,而不是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只有“對心思”“解扣子”的說理,才能勸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