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波濤
為推進農村社區管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工作,深化農村社區責權改革,本著財權與事權分離的原則,探索社區管理模式下的村級財務管理機制,根據《會計法》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等有關規定,建立并施行村級財務社區集中核算機制(以下簡稱集中核算),探索以下農村財務管理機制:
一、總的原則:
1、“集中核算”是將村級集體經濟的所有權、使用權與管理權分離,把握“統分結合、用管分開”的原則,將村級集體所有的賬目、資金上收到社區進行集中核算和管理。原屬于村級集體的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
2、“集中核算”范圍包括:村級集體組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收支活動,如:“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土地承包收入、土地征用補償費、救濟扶貧款、上級各類撥款以及各種代收代支往來款項等其他資金的收支活動。
二、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
1、設立社區村級財務核算辦公室。辦公室設主任1名,由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任。設核算會計1人,由鄉鎮財政所、經管站工作人員兼任;資金會計1人,由社區“兩委”研究確定并報鄉鎮經管站備案。社區財務核算辦公室是社區所轄各村財務收支活動的管理機構,全面負責村級資金收付結算、會計核算、票據管理、財務審計、監督及檔案管理工作。社區黨總支書記是本社區財務主管負責人。
2、社區各村設報賬員崗位,各村報賬員在社區集中統一辦公,實行統一審核、統一記賬、統一公開、統一建檔,設置村級備查賬簿,在社區村級財務核算辦公室的領導下,規范和強化對本村財務的管理。報賬員負責現金收支的申領、保管工作和報賬、對賬工作;負責按時上交各項現金收入;負責辦理票據的領購和繳銷,并定期與社區核算辦公室的核算會計、資金會計對賬。
3、社區財務核算辦公室核算會計,具體負責憑證制作,登記明細賬和總賬,編制村會計報表,撰寫財務報告,及時向社區負責人報送會計報表,按月與鄉鎮財政所核對銀行存款,與各村報賬員核對現金余額,及時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各種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裝訂成冊、整理歸檔,并負責村級票據的發放和核銷工作。社區核算辦資金會計具體負責將收取的村級資金及時存入鄉鎮財政所村級專戶,撥付各村申請使用的資金;核算現金的收入和支出,定期與核算會計和各村報賬員核對有關賬項,做到賬賬、賬款、賬實相符。
三、資金運行管理:
1、鄉鎮財政所以社區為單位設立社區賬戶。社區賬戶下分設各村明細賬,本著“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的原則,對各村財務賬目進行獨立核算。
2、啟用社區黨總支、社區村民委員會及財務專用章。社區財務專用章由核算辦主任保管,對社區所轄各村發生的財務收支業務,一律實行社區黨總支書記、村支部書記“雙簽字”制度。
3、嚴肅財經紀律。各村一律不得設立賬外賬,不得私設小金庫。收付現金時,必須使用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專用票據,各村實現的一切收入,必須在收入實現的2日內,經社區上交鄉鎮財政所開設的村級資金專用賬戶,并與社區票據管理員核對票據使用情況。各村發生的支付業務,原則上要求一律經村、社區民主理財把關,社區總支書記簽字后,集中到社區核算辦支付。日常零星支出,由各村根據情況臨時墊付,待每月集中審計后,一次性從社區核算辦領取。
4、社區所轄各村不再留備用金。各村因工作需要,確需預先領取資金時,應先填寫《領取資金申請表》,由村主要負責人、報賬員分別簽字,上報社區黨總支書記簽字后,到社區核算辦辦理預領資金手續。
5、各村所實現的收入和發生的支出必須在規定時間入賬,并堅持每月進行民主理財會審。各村報賬員于每月25日至30日將本村所發生的收支業務進行梳理,集中到社區核算辦進行對賬、審計、記賬,并進行現金及銀行賬戶余額盤點核對。
四、財務監督管理:
1、社區成立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從社區所轄各村的村務民主監督委員會成員中推選產生,負責社區重大事項監督、社務公開、財務監督、財務公開等工作。
2、社區所轄各村的財務收支業務必須按照“一審兩訪一例會”制度的要求,進行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級財務監督的主要組織,各村的財務收支單據一律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后,方可到社區核算辦辦理支付業務。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會審村級財務問題時,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決策。
3、社區內各村財務情況實行社區集中公開與各村分別公開相結合的“雙公開”機制,公開時間為每月5日至10日。每半年進行一次半年度財務收支公開,年底時進行一次全年度財務公開。同時,實行“網上曬帳”制度,由社區財務核算辦負責將每月財務審計情況上傳到黨務公開網,進行網上公開和網上監督。
4、社區各村處置村集體資產、資源時,必須由社區派員參加有關黨員及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制訂處置方案,進行公開招投標、競標。重大事項必須按照一審兩訪民主施政工作法的要求,采取入戶征求意見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
5、涉及社區所轄各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的事項,合同的發包、招標、訂立、鑒證,必須由社區財務核算辦公室人員全程參與,相關情況應及時張榜公開公示。
五、責任追究
1、對實現收入未及時納入資金代管或私設賬外賬、小金庫的村,一經查實,每發現一次扣罰當年度村主要負責人、村報賬員當年工作補貼的10%,并在鄉鎮范圍內通報批評。兩次以上,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誡勉談話,涉嫌違規違紀的依法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三次以上,免去相關責任人現任職務,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2、對違反財務管理規定,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虛列開支、變通支出,給村集體造成損失的,一經發現,責令責任人退賠相關違規違紀資金,情節嚴重的移交紀檢監察或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