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慶
“一帶一路”戰略是新時期國家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其戰略思維體現了未來一段時期國家層面對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整體思考與戰略部署。在這個大背景下,北京應該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創新、跨國服務業、國際交往等資源優勢,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產業疏解,加快優勢富余產業轉移。同時,通過優勢吸引,加強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經貿往來,在重點領域開展多種方式的交流與合作,將北京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轉化,為北京功能疏解、產業轉移、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探索新的方式和路徑。
資本輸出戰略
國際經驗表明,一國經濟的影響力最重要的是向全球輸出多少資本,并通過這些資本影響全球的經濟規則和貿易格局,對于一個地區來講也是如此。北京地區金融資源豐富,企業總部數量眾多,人均GDP超過17000美元,資本處于相對過剩的階段,資本輸出優勢突出。北京對接“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戰略,資本輸出應當作為核心戰略。北京要支持區域內的央企、國企、民營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以投資建廠、參股、并購的方式實現資本輸出。通過資本輸出,既可以帶動商品輸出,促進商品出口,還可以轉移過剩產能,可以獲取投資的收益,同時還能直接或間接控制部分區域發展所需的能源資源。
資本輸出戰略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一是對外投資能否有相應的創新或支持政策,通過政策扶持幫助企業走出去;二是政府要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防范對外投資事前、事中、事后的相關風險,盡量保證企業投資的安全。
金融支持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持,同時也是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好時機。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要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需要監管部門放松相關管制政策,簡化商業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及并購的審批核準手續,鼓勵支持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布局。對于證券機構來說,新“國九條”提出要進一步提高證券期貨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應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證券金融機構走出去,設立、收購金融機構,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應設立離岸證券交易市場,加快沿線國家實體經濟與中國資本市場直接對接。對于保險機構來說,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管理與資金融通機制,可為“一帶一路”重大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應進一步支持保險業尤其是大型保險金融集團走出去,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進一步拓展保險資金境外運用的范圍和形式,提升保險資金配置效率。
產業對接戰略
北京地區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管理和節能環保壓力凸顯。首都功能定位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要求必須加快產業轉移。北京目前處于后工業化階段,按照產業梯度轉移理論,部分產業可以轉移至中西部地區。北京可以以“中關村一區十六園”和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托,對接“一帶一路”沿線的中西部省市或國外重點園區,將非首都功能相關產業進行轉移。產業對接與轉移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一是采取總部+生產基地的方式,將企業的研發、銷售、設計、售后服務等核心環節留在北京總部,將生產部門、生產環節轉移或外包;二是可以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區域外其它地區建立生產企業,通過建立分公司或控股的方式將收入納入北京地區。三是可以采取產業園區共建的方式,協調共建產業集聚區,推進園區間產業轉移與對接。
服務貿易戰略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北京地區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著力點,更是對接“一帶一路”國家對外開放新戰略的重要抓手。從重點行業來看,北京地區運輸、旅游、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建筑服務、咨詢等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未來,北京要重點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積極擴大服務貿易規模。著重發展旅游、建筑等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重點培育運輸、通信、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研發設計等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領域發展;大力促進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型文化服務出口;加強中醫藥、體育、餐飲等特色服務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深入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有序放寬市場準入、改革監管模式、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推動服務業現代化,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使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成為國家全方位主動開放的重要實踐。北京地區要充分利用國家對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和“營改增”改革等政策,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加大對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支持各類商會、協會和貿易促進機構開展服務貿易促進活動。
能源安全戰略
北京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市,同時也是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本地能源自給率僅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北京100%的原油和天然氣、98%的煤炭、70%的電力、40%的成品油都要靠外部供給,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城市。北京地區對接“一帶一路”戰略中,能源安全戰略必須作為戰略重點。一是要加強能源通道建設。通過與西部省份的合作,重點建設電力和油氣輸送管道,加強西電東送通道建設和供氣管道建設。二是設立“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在京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產業的建設與開發,在投融資、技術研發、勘探、開采、運輸等領域進行合作,建立穩定的海外油氣生產和供給基地。三是支持和推動在京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建設,實現“市場換資源”、“基礎設施換資源”。四是積極推動北京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進行現貨與期貨交易,推動能源交易、金融創新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相結合,建設中國頂尖、國際知名的能源交易中心功能區。
智慧北京戰略
實施智慧北京戰略。一是充分發揮北京地區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優勢,創新貿易方式,結合“信息化”發展,打造一個21世紀的“網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制造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網上絲綢之路”目標設定為建設一個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商品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二是搭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將北京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機構、企業,沿線省市相關機構、企業、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本情況、重大項目和相關信息整理發布,為北京地區相關機構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信息服務與項目對接平臺,并將相關金融機構納入平臺建設,為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
人文交流戰略
人文交流是建構國家間關系的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北京要充分發揮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類資源豐富的優勢,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文化、教育、旅游、華人華僑、民間外交、青年交流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重點在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文化交流與合作。除了文藝展演、影視交流、新聞出版合作等傳統文化領域外,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政府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入發展。二是教育交流與合作。同沿線國家建立長期穩定的教育人文合作機制,擴大對外教育交流的力度,增加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數量,鼓勵中國學生走出去,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積極開展校際交流和聯合科研,共建實驗室和研究機構。三是旅游交流與互動。北京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眾多名勝古跡,可以與沿線國家開展旅游交流與互動,讓旅游合作和互聯互通相互促進,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合作交流機制。四是加強民間交流。鼓勵和加強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支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業界人士通過訪問、座談、參觀等各種形式開展民間外交,促進相互理解與溝通。五是建立完善相關機制,重點是人文交流對話機制、領導定期會晤和磋商機制。
對接“京津冀協同”
發展戰略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好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是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提供經驗、率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時代要求,是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和我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大舉措,也是北京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的根本途徑。
作為新時期的兩大國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很多領域可以有效對接。一是基礎設施領域可以與協同發展中的交通一體化有效對接,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區域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設。二是支持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重點轉移到津冀地區。支持中關村產業園區與津冀地區園區進行對接。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北京的資本、人才、信息資源部分轉移至津冀地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四是積極推進京津冀金融、旅游、通關、人才、技術、產權等市場一體化建設。
(作者單位: 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