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鵬
這里,西倚華北的脊梁太行山,東臨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曾是漢代所置的廣陽郡治地。半個世紀前,這里曾是在鹽堿沙荒地上辟建的國營長陽農場。過去的十多年間,這里由一個3萬人口的京郊小鎮一躍成為規劃人口為30萬人的現代化生態智慧新城。這就是創造出“長陽模式”,打造“公園中的城市”,引領首都圈新型城鎮化之路,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長陽。
水系豐富 活力半島
長陽鎮始設于1990年,是房山區距離市區最近的鄉鎮。長陽鎮地處北京“母親河”永定河西岸,境內水系豐富,形成京郊難得的天然“半島”。在長陽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座擁有近20萬高素質人口,宜居宜業、智慧生態、職住均衡、產業高端的現代化新城,成為房山區推進“一區一城”戰略的排頭兵和火炬手,成為中關村南部創新城建設的核心依賴,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京保石軸線當之無愧的橋頭堡。
先行先試“長陽模式”
“不同于傳統城鎮化的有產無城或有城無城,在‘攤大餅為主要特征的環京地區,長陽從一開始就走了第三種模式——產城融合之路,并逐步由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階段,走向運營城市、服務城市階段,協調好地方政府、老百姓、開發商之間的利益,實現了產業、人口、生態之間的均衡”。長陽鎮黨委書記慈建民這樣解析長陽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長陽歷來有“規劃先行”的傳統,幾任黨委、政府傳承延續,嚴格落實推進。早在2004年,組建了長陽鎮城市建設管理委員會,出臺了長陽鎮城市建設管理辦法和遠景規劃,并摘掉“行滯洪區”的帽子,破解了制約長陽發展的瓶頸。2006年,長陽鎮率先制定全市乃至全國第一個小城鎮開發建設投融資規劃,系統解決了城鎮開發中的資金來源、投向、投放次序和回報問題,在全國小城鎮發展實踐中邁出了先行先試的一步,被稱為“長陽模式”。
2007年,《房山區長陽鎮總體規劃及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正式批復。2009年前后,堅持國際化、低碳化、高標準,向全球35個國家公開征集CSD中央休閑購物區規劃設計方案,并編制完成《CSD核心區產業發展規劃》、《北京長陽低碳生態示范城鎮建設規劃》。2010年,《CSD長陽核心區城市規劃設計》獲得北京市批復,長陽鎮成為“市商貿服務產業實驗區”,“中央休閑購物區”(CSD)正式落地長陽,華北地區最大的奧特萊斯隨后建成營業。2012年年初,長陽鎮研究制定了《2013-2020智慧長陽建設總體規劃》,率先在全區提出了“無線城市,智慧長陽”的發展戰略,為“長陽模式”二次飛躍指明方向。
長陽的新型城市化從規劃入手、從投資入手、從整體協調發展入手,堅持統籌城市開發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上實現同步推進,使長陽新城當中有產業支撐,產業發展有新城依托,做到“城興業盛”,既避免成為“單純的睡城”,又避免成為“單純的工業區”,為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以業興城 產城融合
在科學規劃的引領下,長陽明確“和諧宜居智慧新城”的發展新定位,大力投資基礎設施,現代化道路交通,市政設施一應俱全。軌道交通房山線在長陽設有5個站,京石高速公路在長陽設有2個出口,近期實現京良路與五環路接駁,京西南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籬笆房客運站投入運營。集聚了萬科、中鐵、中糧、首創、首開、京投等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開發出一大批高品質住宅,無論是在城市形象,還是城市面貌都有了質的飛躍。堅持“高精尖”理念,著力引進航天科工、中核集團、中關村發展集團、金融街控股等大型央企國企,積極布局新興產業項目,形成了“以城載業、以業興城”的新格局。
智慧城市建設方面,2013年8月,長陽鎮通過國家住建部審批,成為智慧城市試點單位。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智慧長陽”建設,打造智慧人口、智慧旅游、智慧社區等管理平臺,提升長陽社會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生態城市建設方面,城市綠化面積達60%以上,2015年被評為首都綠化先進單位。目前,長陽鎮黨委創新地提出打造“公園中的城市”的目標,加大休閑公園、濕地公園、蘭花大會公園的建設力度,同已有的萬畝濱河公園、高爾夫公園、房車露營公園、體育公園等一起,構筑“大長陽公園”概念體系,形成“鎮景合一”的生態格局,率先實現“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高品質現代都市生活的目標。
公共服務方面,引進北京四中、北京小學、北京四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武警總醫院等高端公共服務資源,實現了教育、醫療資源與市區全面對接,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更加舒適的城市生活、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綜合治理方面,創建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了城鄉結合部綜合治理的“長陽模式”,獲得區領導的高度認可與肯定,成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同時,以籌辦第四屆中國蘭花大會為契機,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拆除百萬平米違法建筑,疏解500多家食品、建材、砂石加工等低端產業和1萬多外來流動人口,為全區及全市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做了貢獻。
城市品牌塑造方面,長陽通過舉辦音樂節、房車展、高爾夫球賽、全城熱跑賽、中國蘭花大會等高端賽事活動,為城市品牌的推介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打下了基礎,大幅提升了自身的美譽度與知名度,為高端業態的聚集提供了前提。其中,自2010年舉辦首屆長陽音樂節以來,以“北京范兒”為主題的長陽音樂節已經成為推廣區域品牌的重要營銷活動,被北京市外宣辦定為全市對外文化宣傳品牌,成為外界發現房山、發現北京之美的重要橋梁。
慈建民還介紹,“長陽鎮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確保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的紅利最大限度惠及廣大群眾,讓百姓真正成為了新型城市化的最大受益者”。不僅多措并舉,運用多種方式,千方百計的解決了城市化后農民最為關心的就業問題,而且想法設法通過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讓他們享受拆遷補助金的同時,有自己就業的薪金和集體分紅的股金,從根本上破解了農民“上得起樓住不起樓”的矛盾。截止目前,長陽完成了22個村的整體拆遷工作,群眾分享到了城市化的紅利,已經或正在實現搬遷上樓的夢想。已經實現1.7萬人整體轉居,回遷上樓,2.7萬農民成為長期持有股份的股東。
協同發展 加快轉型
“十三五”時期是房山打造京保石發展軸橋頭堡、加快推進“一區一城”建設的關鍵時期,是長陽緊抓歷史機遇,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首都核心功能加快疏解,以及長陽地區05、06、07街區的土地開發項目即將啟動,更為長陽承接首都核心功能、吸引高端要素、引進優質公共資源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目前,房山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長陽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先行區,在探索農村集體用地流轉開發、創新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加速南部地區城鎮化進程等方面將大有可為。同時,隨著永定河生態廊道成為京津冀生態先行的著力點,長陽迎來建設成為“公園中的城市”、展現北京之美的難得契機。
未來發展中,長陽將以房山城市綜合管理與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進一步探索城市綜合管理模式;以承接首都中心區的人口疏解為契機,加快引進高端優質的教育、醫療、商貿服務資源,助力協同發展;以中關村南部創新城建設為契機,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服務、創新創業等方面發展,沿京保石軸線輻射周邊地區;發揮CSD已經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和近山而不進山的區位交通優勢(長陽西側是距離北京新機場最近的山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最重要平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休閑購物、商務會展等需求。
(作者單位:投資北京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