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鵬
現代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被喻為新世紀永遠成長的“鉆石產業”,是當今世界各國激烈競爭、勢在必奪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在我國整體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仍然保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這之中,占地僅2.49平方公里,年收入200余億元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不僅同中國的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產業共同成長,它也是整個產業發展的有力推動者,為提高我國生物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五年跨出三大步
據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蘇文新介紹,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于2001年3月啟動全面建設,十五年來,歷經了三大發展階段。
一是“十五”期間起步建設階段。積極落實國家科技戰略布局,率先承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生物芯片企業博奧生物落戶,并吸引了生命科學領域一大批國家973、863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內外生物醫藥頂尖企業進駐,領跑國內生命科學高端研發的最前沿。
二是“十一五”期間著力培育階段。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專注于本土原創產業培育,高端自主研發成果開始涌現,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2006年10月,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8年6月,被北京市科委授予“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單位。2009年3月20日,被中關村科技園區授予“中關村20年建設突出貢獻企業獎”。
至此的第一個十年,園區不僅完成了土地的一級開發,還形成了完整產業鏈。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然走在了全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前列。
三是“十二五”期間發展壯大階段。做強一批特色產業,加強生態創新建設,完善平臺服務模式,打造生物醫藥領域的高水平專業孵化器,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進一步強化業內領跑地位。在此期間,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專業技術服務成為行業內的標桿服務,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北京市戰略新興產業孵化基地、北京市及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優秀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及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窗口平臺等資質與榮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好評。
形成生命科學全鏈條
生命科學園作為中關村重要的專業化園區,通過產業集聚,打造涵蓋基礎研究、研發生產、監督管理、臨床應用的生命科學全產業鏈,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是本土原創性產業集聚。這明顯區別于傳統高新區,乃至不同于以引進成熟外資項目為主要模式的上海張江等國內外頂級生物產業園。其優勢在于,能控制前端技術、價格等環節,具有高成長性,快速掌握產業主導權,更具發展后勁。目前,生命科學園的創新能力優勢正逐步向產業化優勢方向轉化,一批創新成果正進入產業化階段,一些尖端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高端人才聚集優勢和自主創新的爆發力正逐步顯現。
二是高端研發人才與高端研發資源集聚。園區共有高端人才162人次,其中包括中國兩院、美國科學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2人,千人計劃33人,海聚工程66人,高聚工程11人,“科技北京”領軍人才3人,科技部杰出青年12人,長江學者1人。園區擁有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11家博士后工作站,萬泰生物-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旦等2家院士工作站、博奧生物等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萬泰藥業等8家G20企業,碧水源等10家上市公司,另有9家省部級研發中心、6家金種子企業、4家十百千工程企業、7家瞪羚企業及多個國家級產業化示范基地項目。
三是重大原創成果不斷涌現,一批科研成果填補了相關領域國際空白和實現進口替代。據不完全統計,入園單位共承擔各類課題156項。其中,973計劃項目19項;863計劃項目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其他省部級課題66項。博暉創新承擔了“十二五”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微膜泵驅動核酸微全分析儀”的研制、863項目“醫用ICP-MS人體微量元素分析系統”的研制;揚子江藥業北京海燕藥業有限公司的蘇黃止咳膠囊獲中醫藥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生所李文輝博士發現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DV)的細胞受體是NTCP,解決了這一領域內長期科學難題。
除此之外,生命科學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這里創新創業具有獨特風格。中關村作為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地區和國內最具優勢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策源地,其最核心的互聯網產業引領了軟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多次產業變革浪潮。與具有短平快優勢,容易導致泡沫的互聯網創業不同,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則周期長、技術壁壘高,更需要擯棄浮躁,更體現目前全社會所倡導的“工匠精神”。事實上,與中關村核心區繁華忙碌快節奏的創新創業氛圍不同,在富有花園情調的生命科學園里,更多的是踏實奮進,執著專注的創新創業氛圍。
精準服務模式可復制
當產業園區已經實現了產業聚集的理想之后,產業服務體系等軟環境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蘇文新強調,“要建設好高科技產業園區服務體系,還應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其實幫助入園企業成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成功。”
根據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產業的特點與需求,生命科學園不斷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加強產業組織服務標準、園區運營管理標準和生態園區標準等體系建設,加強模式復制與推廣。
比如,生物醫藥企業大多面臨著創業成本高的難題。尤其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價格動輒數十億的高精尖實驗設備成為最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創造性地整合園區的所有設備資源,搭建了生命科技資源網絡同盟,向園區及京內外企業提供儀器共享服務。2014年,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還發起組建成立了中關村生物醫藥企業家俱樂部,推動生物醫藥行業企業家、科學家和創業者之間的深度交流、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合作共贏。
此外,中國生物試劑的進出口也是生物醫藥產業面臨的大難題。由于大量的實驗需要進口生物和試劑,但單個訂單不但成本高,而且周期長,缺乏專業性一體化的服務平臺。針對這種情況,園區主導創建了中關村綠通北平臺。該平臺將成為新型口岸延伸區,打造創新型關檢聯合的操作平臺,落實“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口岸功能,實現全流程一體化。實質性地提高生物試劑耗材進口速度,并大大降低科研成本,從而全面推動北京及中關村生命科學研發創新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如企事業單位進口授權審批范圍內的動植物生物材料,審批時限由20個工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綠通北平臺是國內首家生命科學海關檢疫聯合監管創新示范平臺,未來服務的職能和范圍將由北京市輻射至京津冀乃至全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生命科學園最先入駐的機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科研機制、體制創新探索,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由諾貝爾得主等10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指導委員會認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一個成功嘗試。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研究所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在國際科研領域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最新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到,“創新科研院所運行體制機制,推廣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管理模式”。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北京市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探索。
將跨區域整合要素
園區品牌建設和跨區域協作發展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在新的形勢下,致力于打造成為生命健康領域創新服務與產業組織領導者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將通過主園區與輔園區結合、實體園區與虛擬園區結合、開發運營與產業促進結合,形成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快速通道,加強資源共享,跨區域整合產業要素,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生命科學園作為中關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勇當排頭兵。目前,生命科學園已經與天津靜海、河北保定及秦皇島等地展開品牌合作,將生命科學園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復制推廣??梢哉f,生命科學園已成為中國高科技園區創新生態建設的樣板。生命科學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特色性最強、高端研發產業聚集度最高的生命科學專業園區,將為健康中國做出示范引領。
(作者單位:投資北京發展研究院)
新聞鏈接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目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于2000年批準建設的具有專業園區特色的國家級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的創新基地。園區一二期總占地面積為249公頃,建筑規模超過200萬平方米,已經集聚了生物制劑與化學藥物制造業和醫療器械產業、生物技術服務業、生物農藥、生物環保、生物保健品、醫療健康等六大特色產業。這里已經成為了中國原創能力最強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目前,我國有近百個涉生物醫藥基地城市,三百多個涉生物醫藥園區,2015年生物醫藥整體生產總值接近3萬億元。作為全球藥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我國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