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通過對荷花村三、四組產權改革相關問題的分析思考,希望為產改具體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權制度改革;資產量化;股權設置;集體財產權利
中圖分類號: F301.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1-82-2
1 ?基本情況
下關鎮荷花村委會地處城郊,下轄5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1605戶,人口4448人。從2003年起,荷花村集體所屬的2000多畝耕地先后被征用,每個村民小組都獲得了上千萬元的土地補償金,但資金一直閑置。村“兩委”經過反復思考和論證,針對自身區位優勢,提出了“一組一項目、一村一品牌”的發展思路,決定通過村民入股、合作開發等形式,整合土地補償金,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荷花村三組有農戶214戶,人口510人,無耕地,三組抓住大理大學后勤管理改革的契機,將土地補償金量化到成員戶后,整合投資1900多萬元組建大理寶鑫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學生公寓和高校后勤服務,安排村民就業崗位45個,實現年營業收入260萬元,130戶入股村民每戶年均股份收益1.2萬元。荷花村四組有農戶186戶,人口613人,無耕地,四組由村民投資入股3700多萬元,組建大理新世紀中學后勤服務公司,安排村民就業崗位70個,實現年營業收入240多萬元,140戶入股村民每戶年均收益1萬多元。在兩個公司的示范帶動下,其他村民小組也結合各自實際,整合土地資源,每年每個村民小組從土地流轉中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0-150萬元。2014年,荷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277元。
2015年5月大理市政府將下關鎮荷花村委會的第三、四村民小組確定為國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2 ?產改試點主要做法
2.1 成立機構、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
下關鎮成立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領導組成員單位由、鎮黨政辦、民政辦、農經組等部門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鎮農經組,具體負責試點指導工作。荷花村成立由村“兩委”成員和三、四組村民小組長參加的改革試點實施工作組,統籌領導、組織、協調試點工作。
2.2 制定方案,宣傳動員培訓
試點村組制定《關于開展荷花村委會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鎮產改辦發放了宣傳資料400多份,分別組織試點村村組干部、村民代表、農戶代表400多人次專業知識培訓。
2.3 找準切入點,保障試點工作按規范程序進行
在試點工作中嚴格按照制定的《試點方案》,大膽探索,找準切入點,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改。
2.3.1 ?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結合大理州、市農村集體“三資”
信息網絡監管平臺建設,于2015年7月底鎮領導小組對試點村組的集體資產資源嚴格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六個環節進行了清產核資,集體資產的認定,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規定執行,兩個集體資源資產清查結果如下。
截至2015年7月底荷花三組資產301.4萬元;荷花四組資產1207.6萬元,資源5 4.9 3畝。
2.3.2 ?探索成員資格認定
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荷花村三、四組實際,按照《大理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指導意見》,在小組戶長會議充分商討的基礎上,通過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辦法。
2.3.3 ?資產量化
在資產的量化上,一是村民入股所形成的經營性資產,由于無力支付中介機構的評估經費,暫時沒有進行具體的資產價值量化,只能以成員入股的股金份額發放股權證。二是非經營性資嚴,其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主要是加強管理和維護。
2.3.4 ?股權管理
三組、四組根據成員入股份額向股東發放股權證書,作為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憑證。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會議制度及相關制度和章程;二是制定科學、民主的股權管理、股東管理、資產運營、收益分配和財務監督等相關制度,加強內部監控管理;三是對股權管理中涉及的繼承、轉讓等提出初步意見和建議,由成員代表大會民主討論,予以確定。
3 ?產改試點的初步成效
3.1 保障了農民集體財產權利
改革堅持集體所有制不變,以合作制為基石、引入股份制,將集體資產以入股份額折股量化到人,實行按人表決、按股分紅的“股份合作制”,賦予了農民更加清晰而有保障的集體財產權利。
3.2 推動了產權政策性配置與市場化配置有機結合,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改革堅持化解歷史形成的矛盾與增進資源配置效率相并舉。一是折股確權“初次配置”注重公平,體現寬接收、廣覆蓋,針對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有關利益訴求,實行普惠式配股政策,化解了村組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并防止了新的類似矛盾的發生。二是流轉交易追求效率,創造條件發揮市場在資源“二次配置”中的作用,推進公開公正透明內部流轉交易,防范集體資源流失。
3.3 推動了集體經濟封閉式發展向開放式發展的轉型升級
一是增強了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在傳統集體產權治理結構下,成員與集體利益聯結較為松散,改革后,農民與集體之間形成了按股分配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對收益分配的意識強化,對村組干部帶領發展集體經濟形成倒逼壓力,進而增強村組管理和發展集體經濟的干群合力與內生動力。二是拓寬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3.4 “三資”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通過改革,荷花村三、四組股民年股均收益達1500元/股。在收益分配中每年支出100萬元用于公益事業建設,村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村莊環境更加生態文明。
4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1 存在問題
①村組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會減少集體經濟收入,削弱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村干部的權力也會削弱,所以改革積極性不高,改革的緊迫性不強。
②發展集體經濟活力不強,各級扶持急需加強。一是發展空間小。村、組集體經濟薄弱,經營性資產資源少,只有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有部分的經營性資產資源,而這部分又要受城市規劃的限制,空間較小。二是社會負擔重。荷花村處在城鄉結合部,公共財政未能及時均等覆蓋,導致村組公共服務、公益性事業建設方面的開支占總支出的比重較大。
③改革后集體經濟組織注冊登記沒有法律法規支持,需要突破現有法律。
④在有關問題看法上有爭論,認識尚需統一。一是針對股份合作制改革全覆蓋的要求,部分干部群眾認為遠離城鎮的經濟薄弱村或空殼村改革后的股份無實際價值。二是股權的管理問題。改制后股權實行靜態還是動態管理,存在爭論。三是針對改革后實體名稱問題,是改為合作社還是股份公司或其他經濟實體,各級沒有統一的說法。
⑤在改革深化提升上受制約。一是股權流轉受制約。現在股權主要功能還是作分配的依據,沒有嚴格執行股份公司的相關制度,從而導致股權在現實中難以突破內部流轉的限制。二是經營機制搞活受制約。農民怕承擔經營風險,發展活力不足;董事會成員等經營管理者工資薪酬不高,缺乏開拓創新的內在活力。三是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受制約。董事會成員大都是原村組班子人員,經營能力普遍偏低。
4.2 意見建議
①從法律層面明確制定農村產權作為抵押物的處置規定,逐步消除農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的處置障礙,使金融服務能真正延伸到農村,社會資金能順利進入到農村。
②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房屋產權流轉制度,提商農村產權的市場價值。
③對條件、區域、類型不同的地方,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目標、做法應各有側重。
④對改革后的集體經濟組織在稅收上給予政策減免或一定的期限的稅費優惠。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農村的經濟制度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提升、按照中央的具體要求進行穩定的推進,加強農村地區產權制度的改革試驗工作,使集體資產產權制度得到穩步的增長,推動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實現農村的新發展,新變革。
參 考 文 獻
[1] 王宇.淺析吉林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J].行政與法,2014(07).
[2] 余葵.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重道遠[J].農村經營管理,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