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芹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我國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問題,對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中小企業社會保險事業的一些意見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社會保險
中圖分類號: F842.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1-91-2
0 ?引言
國家經濟建設成效顯著,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企業在全國企業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占到全國生產總值的60%以上,成為國家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新動力,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矛盾比較突出,企業員工比較關注的社會保險問題。
1 ?中小企業與社會保險
1.1 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簡稱中小企,20世紀80年代提出,是指人員規模有限,規模減小的企業,通常由個人集資組建。中小企業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中小企業是大型企業之外的所有企業,不同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所不同,社會關系環境也千差萬別,導致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也有較大差異,但是基本都依據企業人數、資產總額等條件進行劃分。
1.2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就是所謂社保,是面向喪失勞動力、有勞動力而喪失工作或者健康原因導致損失人群,基于立法手段為其提供收入或者補償的社會經濟制度,有養老社會基金、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險五大險種。社會保險是一種需要繳費的保障制度,主體繳納需要支付的保險費用之后,才能夠享受補償。我國《勞動法》規定,企業雇主和員工之間雇用合同條款中需要涉及社會保險,將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聯系起來,明確規定企業需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都出于各種原因而不愿意為員工繳納,或者只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事業保險三險,和法律規定之間有較大出入。
1.3 中小企業社會保險現狀
1.3.1 ?企業員工缺乏參保意識
相關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員工普遍缺乏社會保險概念,有部分員工了解醫療保險,而不知道社會保險還包含有其他四個險種,五險均為國家《勞動法》明確規定的企業和員工之間建立勞務關系時的必備條件。中小企業員工結構構成比較復雜,學歷與素質有較大差異,缺乏對參保重要性的認識,也不會對企業提出參保要求。同時中小企業員工工資水平有限,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社保繳納也是一筆生活開支,也打擊了中小企業員工參保的積極性。
1.3.2 ?企業雇主參保意識不強
不僅僅很多企業員工缺乏參保觀念,很多企業雇主也是一樣,參保意識淡薄。中小企業經營規模有限,規范性不強,管理水平不高,資金運轉比較緊張,全員繳納社保是一筆較大的支出,會給中小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很多中小企業都出現了逃避試用期員工繳納社保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企業雇主社保意識不強,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和經濟能力有限。
1.3.3 ?社保相關法律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的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緩慢,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和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大欠缺,社會保險立法進程進展緩慢。例如我國制定的《社會保險法》,雖然關于立法的研究起步較早,但是直到2011年才得以落實,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保險制度和法律體系有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進,并且該部法律是針對國家,不同城市、自治區都有著地方特例,社保法律體系應該繼續完善,才能夠有力保障中小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權利。
2 ?關于我國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問題的意見建議
2.1 加強社會保險輿論宣傳
現階段,國家面臨經濟的轉型,社會就業壓力逐漸增大,中小企業和勞動者在落實社會保險時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都和社會保險輿論宣傳不夠,員工和企業缺乏社會保險意識有關,社保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力度不夠,企業員工缺乏社會保險相關知識。為了讓社會保險的概念深入人心,應該積極找尋各種途徑積極宣傳社會保險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升中小企業雇主和企業員工對社會保險以及國家政策方針的認識,為勞動者灌輸“了解企業能否為我繳納社會保險之后再考慮是否就業”的就業觀點,營造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輿論氛圍,讓中小企業勞動者認識到社會保險是他們應得的權利,必要時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權益。
2.2 適當調整中小企業社會保險費率
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積極性,需要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資金總額和人員規模以及納稅標準,對中小企業社會保險繳納比例進行適當調整,例如養老金,企業繳納的養老金占到職工工資20%,員工承擔8%,這種繳納比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偏高,原因在于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市場競爭壓力,經營管理水平有限,過高的社保繳納比例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加重了企業面臨的經濟壓力,因此可以找尋一種根據企業經營與利潤情況來靈活調整的繳納比例,能夠在擴大養老保險普及率的同時,提高中小企業的參保積極性。
對于困難的中小企業,還可以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允許困難企業延緩繳納社會保險,而員工的各種社保待遇則不受影響,統籌地區可以適當降低基本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保險費率,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中小企業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和畢業生簽訂兩年就業協議,合同協議期內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30%,三年就業協議補貼補貼40%,通過這樣的社會保險補貼來減輕中小企業壓力,從而保護了中小企業參保積極性。
2.3 建立并完善中小企業參保監督體制
我國的企業社會保險主要由社保、工商、地稅等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參與管理。社保和地稅部門主要負責繳納費用的管理,其中社保部門負責企業與個人征繳的搜集,社會保險工作進度和效率與不同部門之間的銜接情況密切相關,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建設一個面向中小企業的社保監督體系,充分利用部門間信息共享平臺,強化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并制定一系列政策來明確規范不同部門的職責,全面監督檢查,加強部門間協調溝通與配合。
社保經辦機構需要進一步提高窗口服務水平,形成服務意識,提升專業業務水平,適當調整優化征繳辦法,簡化程序,規范操作,提升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加快服務設施完善,優化參保和持續養老保險手續流程,聯合保險、工商、稅務和財政部門,對拒絕參保的企業予以監督和專項檢查,加強勞動保障監管,規范中小企業參保行為。
2.4 多樣化的社會保險繳納方式
為了適應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應該結合中小企業實際應用情況和承受能力,選擇更加靈活的社會保險繳納方式,例如按照月、季或者年計費,吸納下崗失業工作人員的中小企業應該給予一定的補貼,減輕其經濟負擔。很多情況下都無法強制中小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社會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繳費門檻進行適當放寬,讓中小企業優先為員工繳納大病與工傷兩個基本險種,減輕企業經濟負擔,提高員工社保覆蓋率。
與此同時,為了積極建設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者合理流動,應該對社會保障進行進一步統籌優化,在省級統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統籌,統一管理,同時探索建立更加便捷的跨地區社會保障關系轉移機制,例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參保人持有一卡通,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參加當地社會保障項目,根據收入情況適當繳費,而無戶籍限制,并將參保人員繳費信息與享受待遇情況詳細記錄在社保卡上,持卡人在某地區需要享受社會保障待遇時,可將曾經繳納的費用轉移到風險發生地,資助持卡人遭遇的風險,從而建立全國共擔社會風險機制,實現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3 ?結語
我國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總量中占據很大一部分比例,勞動者規模十分可觀,但是中小企業的社會保險覆蓋率卻并不高,需要通過多方努力,提高中小企業社會保險覆蓋率,保障中小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
參 考 文 獻
[1] 任海霞.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問題研究[J].經濟論壇,2014(01).
[2] 趙雪燕.我國中小企業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融資問題研究[J].消費導刊,2013(05).
[3] 高晶.當前民營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問題淺析[J].中國商貿,2012(25).
[4] 劉冰夢,向運華.走出中小企業社會保險滯后困境分析[J].企業經濟,2015(09).
[5] 康意,楊澤云.我國中小企業財產保險發展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2(17).
[6] 任海霞.我國中小企業與社會保險關系的理論研究[J].經濟論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