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獼猴桃栽培面積和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陜西獼猴桃栽培面積達到110萬畝,成為世界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但產業的迅速發展也使一些問題凸顯出來。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前景如何?如何提高我國獼猴桃產業競爭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副研究員安成立為此進行了分析。
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安成立分析道,獼猴桃產業經濟效益顯著,市場需求強勁,在水果整體價格下滑、產品滯銷的情況下,獼猴桃銷售卻一枝獨秀,價格穩中有升。另外,從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效果看,獼猴桃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以陜西省眉縣為例,全縣34萬畝耕地,栽植獼猴桃30萬畝,農民8%收入來自獼猴桃產業,人均單項產業收入達萬元。
“以海沃德品種為例,海沃德品種雖是新西蘭選育的獼猴桃優良品種,但我國生產的海沃德獼猴桃在我國市場上每個單果零售價為2元左右,而新西蘭生產的海沃德獼猴桃在我國沿海發達地區零售價為每個6~8元。很明顯,我國的產品具有較大的價格競爭優勢?!卑渤闪⒄f,我國獼猴桃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發展出口潛力巨大。
產業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雖然,我國獼猴桃產業一直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但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突出問題。我國獼猴桃產業化程度低,產業小而全、大而散,很難形成拳頭產品,加之缺少知名品牌,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另外,獼猴桃產業發展出現過熱現象,種植技術普及程度嚴重跟不上,造成產業發展不均衡,如品種布局不合理、濫用激素、潰瘍病大發生等重大問題給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補齊短板,助推獼猴桃產業發展
如何揚長避短,促進我國獼猴桃產業的發展?為此,安成立建議,首先,要采取多種形式壯大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大戶,逐步提高組織化程度,形成高效產業鏈,打造區域品牌。其次,要努力開拓獼猴桃深加工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提高獼猴桃的附加值,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提高產業效益。 另外,安成立認為,還要充分發揮我國的資源優勢,加強野生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在全國形成早、中、晚熟品種的合理布局,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
(資料來源:《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