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觀草,別名彎穗鵝觀草、垂穗鵝觀草、彎穗大麥草,是禾本科牧草。其地理分布廣,我國除青海、西藏等地外,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在海拔100~2300米的山坡和濕潤草地都可以生長,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鵝觀草有植株高大(高約1米)、分蘗多、葉量豐富、營養成分結構好、可食率高、抗病、抗逆等優良特性。現對川中鵝觀草的產量、草種品質、適合推廣種植區及栽培管理方法做一介紹,以期為生產應用提供參考。
一、基本特性
川中鵝觀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綠色,略被白粉,葉叢茂盛,葉片柔軟,莖稈細軟,適口性好,分蘗能力強。穗狀花序彎曲,每穗軸節著生1枚小穗。內稃約與外稃等長。完熟期植株絕對高度119~131厘米,自然高度86~100厘米。種子成熟期一致,易脫落,應及時收割。再生力強,一年可刈割2~3次(4月中旬、6月上旬、9月上旬)。抗寒性較強,耐瘠、耐酸,高抗銹病和白粉病。適應性廣,沙質土、黏質土均可生長。適于我國長江流域亞熱帶海拔500~2500米的丘陵、平壩和山地種植。
從植株形態上看,川中鵝觀草極易與纖毛鵝觀草混淆。在野外,川中鵝觀草和纖毛鵝觀草都十分常見,區分兩者的主要依據是看內稃與外稃的長度。纖毛鵝觀草的內稃明顯短于外稃,而川中鵝觀草的內稃與外稃幾乎等長,或稍長于外稃。另外,纖毛鵝觀草的外稃一般被毛,而川中鵝觀草外稃光滑。
二、產量及品質特性
在四川成都平原(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中鵝觀草每畝鮮草產量可達4700公斤,每畝干草產量為1100~1360公斤。干鮮比1∶(0.27~0.3),葉莖比1∶2.9。一般于孕穗期收割。以第一茬草產量最高,品質最好。從營養成分看,抽穗期粗蛋白含量為24.6%,粗脂肪含量為每公斤31克,粗纖維含量為21.9%,中性洗滌纖維含量為46%,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為33.3%,粗灰分含量為13.3%,鈣含量為1.97%。適合喂養牛、羊等家畜。
三、適合推廣種植區
川中鵝觀草能夠在0~40℃范圍內生長,適于我國長江流域及亞熱帶海拔500~2500米的丘陵、平壩和山地進行推廣種植。可以種植于林下,用于改良南方天然草地。
四、利用
與其他牧草相比,川中鵝觀草具有多年生、耐貧瘠、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可作為山地、丘陵等海拔較高,氣候環境較為惡劣環境下種植的優質牧草資源。可為長江流域中上游的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和鄂黔山地等地區的退耕還草、種草養畜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川中鵝觀草利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青刈舍飼。川中鵝觀草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且葉多質嫩,適口性好,可直接喂養牛、羊、馬、兔、鹿、豬、鵝、鴕鳥等。青刈舍飼應現刈現喂。
2.青儲。川中鵝觀草青儲可解決供求上出現的季節不平衡和地域不平衡問題,同時也可解決盛產期雨季不宜調制干草的困難,并獲得較青刈玉米品質更為優良的青儲料。青儲在抽穗至開花期刈割,應邊割邊儲。如果鵝觀草含水量超過75%,則應添加草粉、麩糠等干物,或晾曬一天蒸發部分水分后再儲。發酵良好的青儲川中鵝觀草,具有濃厚的醇甜水果香味,是最佳的冬季飼料。
3.調制干草和干草粉。鵝觀草屬于細莖草類,干燥失水快,可調制成優良的綠色干草和干草粉。一般可在開花期選擇連續3天以上的晴天刈割,割下就地攤成薄層晾曬,曬至含水量在14%以下時堆成垛。也可制成草粉、草塊、草餅等,供冬、春喂飼家畜,或作商品飼料,或與精料混配利用。
五、栽培要點
1.播種。長江中上游亞熱帶氣候地區一般為秋播,在寒溫地區宜春播,溫涼地區可春播也可秋播。長江流域低山丘陵區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種為好,過早播種蟲害嚴重。條播播種量為1.2~1.5公斤/畝。撒播的播種量適當增加,播種量為2.0~2.5公斤/畝。以條播為好,行距30厘米左右,播幅5~10厘米。也可與其他禾本科牧草、豆科草混播。播種時需開溝,使種子接觸潮濕土壤,播后覆土。單播時,播深以2厘米左右為宜;混播時可以稍深些。土壤疏松可稍深,黏重土壤宜淺;土壤干燥可以稍深,潮濕則宜淺。
2.田間管理。在紫色壤質土壤或黃壤中,每公頃施過磷酸鈣300公斤作底肥,在沙質土壤的撂荒地上,則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1.5萬公斤以上作基肥。每次刈割后每公頃施150~225公斤尿素,兌腐熟的清糞水施用,以利再生草快發速長,可有效促進再生。在冬干、春旱、夏洪澇和伏旱的丘陵區,在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及每次刈割后結合施肥適時灌溉,可以顯著提高產量。為了疏松土壤,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危害,分蘗期進行中耕除雜草;農區田間野油菜等雜草生長快、成熟早,應及時拔除。中耕深度,分蘗期前宜淺,后期可以稍深,拔除雜草應在雜草開花之前進行,寧早勿晚。孕穗或抽穗期刈割收獲的青草,葉多莖少,質地柔嫩,各種牲畜的適口性均好,采食率高。調制干草,可以在開花期刈割,留茬高度5厘米左右。
(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 張海琴 周永紅 郵編:611130;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 黃棟 戴征煌 郵編:3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