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報刊大觀
文/陳冠宇

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屬于自己的報刊,它們擔負著為本國軍隊宣傳發聲的重要任務。在各個歷史時期,軍事媒體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尤其是在戰爭年代,它為激勵軍心士氣,凝聚人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以軍事報刊為代表的軍事媒體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它們不斷從軍事領域拓寬范圍,融合多種時事評論和分析,使得軍事媒體真正成為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宣傳的重要武器。
《星條旗報》為美軍提供獨立的新聞和社會信息,讀者包括現役和退伍軍人、國防部、平民、相關承包商及他們的家人?!缎菞l旗報》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也奠定了它在美國軍方媒體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第一份《星條旗報》出現在美國內戰期間,它隸屬于聯邦軍隊,只出了一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1918年2月8日,在巴黎再次出現以《星條旗報》命名的報紙,每周出一期,主要的讀者為美國的遠征軍。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星條旗報》也停止了更新和發售。直到1942年4月18日,在德國法西斯V-1炸彈和V-2火箭的爆炸聲中,《星條旗報》在英國倫敦重生。由于戰局的不斷變化,報社的記者從前線帶回了各種各樣的消息,報紙的發行量越來越大,發行的區域也越來越廣泛。到二戰后期,該報成為美國公民了解前線戰事最為重要的報紙。在這一段時期內,它在向全社會宣傳美軍、凝聚全美人員意志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戰之后,《星條旗報》逐漸發展壯大,哪里有美軍,哪里就有《星條旗報》的派遣記者,這些記者也被稱為“條紋記者”。在美軍與朝鮮和越南的沖突中,戰場上都少不了條紋記者和攝影師的身影。在20世紀90年代的“沙漠盾牌行動”和“沙漠風暴行動”中,條紋記者和專門人員以及業務專家展示了他們對美軍的支持。正是見到了中東局勢的重要性,從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動開始,《星條旗報》開始出版中東版,并建立了一個“中東局”報道戰爭,《星條旗報》的銷量在數周內幾乎翻了一番。
《星條旗報》還致力于美軍人道主義援助的宣傳報道。2001年以來,先后有數百名記者被分配到人道主義援助地區,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2010年的海地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以及菲律賓尤蘭達臺風災害,都能看見條紋記者的身影。經過近200年的發展,《星條旗報》已經成為美軍第一大報刊,成為美國軍方發聲的重要陣地。
該報在歐洲、太平洋地區以及美國設有三個維護機構,也就是辦事處。歐洲辦事處位于德國的凱澤斯勞滕,太平洋地區辦事處位于日本東京,而美國本土的辦事處則位于華盛頓特區,每個辦公室都有自己的記者和編輯,以及商業和支持人員。每天,《星條旗報》的歐洲版和太平洋版都在華盛頓制版,用衛星傳送到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沖繩和韓國印刷,發行量為8萬份。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成熟,《星條旗報》已經建立起面向全球的報刊發行網絡。
隨著數字傳播的普及和新聞信息渠道的拓寬,《星條旗報》的受眾范圍不斷擴大。盡管大多數的在線讀者是在美國,但《星條旗報》更是退伍軍人、政府派駐海外軍人以及他們家庭的“家鄉的報紙”。今天的《星條旗報》,除了報道本報記者采訪的消息以外,還大量引用美聯社、《華盛頓郵報》和其他通訊社的消息,還刊登體育新聞和一些消遣性文章,該報的一個特色是不允許有自己的社論。
美國各軍種都有自己獨立的時報,一般都為周報,它們在軍隊宣傳、提供軍事動態分析、傳遞國家軍事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陸軍時報》是為國民警衛隊、現役和退役美國陸軍人員及他們的家屬提供新聞、信息和時事分析的周報。與此同時,報紙同樣在生活、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發布相應的信息。
《陸軍時報》的創始人是梅爾·賴德,他的報紙生涯與《星條旗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星條旗報》的員工負責將報紙送往前線。1921年,他加入了威拉德·吉卜林創建的通訊服務機構——吉卜林機構。1933年,他開始轉型,自己撰寫論文,并出版專著。憑借著不斷增長的訂單以及積累起來的資金,1940年,賴德創辦了第一期《陸軍時報》,隨后陸軍時報出版公司建立,公司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公司的建立也奠定了未來《空軍時報》和《海軍時報》創刊和發展的基礎。
《海軍時報》創刊于1951年,創始人同樣是梅爾·賴德。《海軍時報》內容豐富,除了報道日常的海上軍事新聞,提供海上軍事作戰指南外,其覆蓋范圍也包括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生活教育等和軍人以及民眾息息相關的話題。近年來,隨著美國海上作戰的日趨頻繁,《海軍時報》的報道越來越趨向于進攻性的宣傳報道,它為美國實施其海上策略,夸大海洋霸權主義提供了重要的宣傳陣地。
《空軍時報》究其根源要追溯到《陸軍時報》的記者報道美國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的新聞,由此創辦了以空軍為主要報道對象的報紙。1947年美國空軍成立,《空軍時報》作為一份獨立的報紙正式面世。《空軍時報》的用戶十分廣泛,尤其深受美國軍界和政界的歡迎。除了國防部長和空軍機構的重要高層,它還是很多國會議員的必讀報紙,由此可見美國對于空軍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十分高的。目前,全球共有400多家報亭銷售《空軍時報》,其宣傳方式正逐步走向全球化。
隨著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用不斷凸顯,1999年《海軍陸戰隊時報》應運而生。該報為視線傳媒集團所有。值得一提的是,視線傳媒集團的前身便是陸軍時報出版公司。自成立以來,該報始終堅持深入一線作戰地區,跟蹤部隊最新動態,因此,《海軍陸戰隊時報》刊登的報道被外界稱為真正的“戰斗報道”。在許多關鍵行動中,都能看到該報記者的身影。雖然該報發展不足20年,但它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是美國全軍中都具有很深的影響力。
提起簡氏,喜歡軍事的讀者都會立刻想起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這已經成為登載世界軍事信息的權威雜志?!逗喪戏绖罩芸肥怯患覉蟮儡娛卵b備與防務工業為主的期刊,創刊于1984年,替代之前同樣由簡氏信息集團出版發行的期刊《簡氏防務評論》(Jane’S Defence Review)。它的讀者主要為高級政府官員、軍事官員、國防工業人員以及投資者。雜志編輯部只有15名編輯,其中3名在華盛頓、1名在曼谷,本部的11名編輯也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以及荷蘭等國家。與之相比,周刊撰稿人隊伍卻非常龐大,有近70名特約記者遍布全球各地。
該雜志發行量只有2.5萬份,但定價較高,訂閱一年要近300英鎊。該雜志成功的秘訣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樹立起客觀公正的形象,另一個則是建立起可靠的官方信息渠道。
在中國,只能從某些軍事雜志的引用中輾轉發現《簡氏防務周刊》的蹤影。即便如此,它在中國軍事愛好者中的影響也不小,原因之一是它對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各種武器外觀和性能的報道相當詳細。在www.jane's.com簡氏信息集團的網站上,簡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軍事武器信息都有很詳細的報道。如在2000年12月出版的一份名為《中國航天和國防工業》的“簡氏特別報告”中,作者列舉了中國的飛機和推動系統、導彈系統、宇航系統、海軍系統、陸軍系統、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相當專業和翔實。
值得一提的是,《簡氏防務周刊》所有的信息全部來自“公開資料”,沒有任何非法竊取機密文件的行為,也不會去觸犯任何國家的法律。據簡氏信息集團全球咨詢業務總裁Peter Baxter介紹稱,《簡氏防務周刊》提供的軍事信息全部分析自各國政府和媒體公開信息,這是自創始人簡就開始的優良傳統,正是這種不接觸“機密”的做法保證了簡氏百年不倒,也保持了《簡氏防務周刊》不違反法律、沒有政治傾向的獨立品質。因此,《簡氏防務周刊》逐漸成為全球各地軍事愛好者心目中的權威雜志,其客觀公正的分析也逐漸成為政府高官和軍隊人員進行參考的重要資料。
由于簡氏不是新聞雜志,而是一個專業的軍事雜志,所以并沒有上架銷售,但是簡氏內部人員透露,鑒于簡氏對中國市場的特殊興趣以及中國讀者群的成熟,以《簡氏防務周刊》為代表的簡氏系列雜志正在考慮和中國合作出版第一個外文版本——中文版。
《朝云》是日本自衛隊的機關報,由日本朝云報社發行。
1952年6月,《朝云》創刊,當時為警察預備隊(也就是現在的日本自衛隊)機關報。1962年3月,《朝云》正式成為由政府發行的以軍事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報紙,其功能沿用至今。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朝云》涵蓋的內容不斷豐富和完善,除了日本自衛隊的防衛政策、行政最新消息、人事信息,包括國際公益、訓練、民生等陸、海、空自衛隊的活動也逐漸成為報刊的主要報道內容。特別是派遣災害和國防動員,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法制問題會更加詳細地進行報道。
據相關機構統計,《朝云》每周四發行,一年的發行量為25萬份。由于是日本自衛隊的機關報,一些無法訂購的防衛省,大部分是通過防衛省互助會進行訂購。雖然普及程度有限,但它在日本的影響力卻十分巨大。近年來,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不斷抬頭,該報對日本自衛隊的活動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并不斷美化其行徑,對于誘導國內民眾情緒,為日本自衛隊實現其軍事目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責任編輯: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