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上兵與柳
文/史繼承 王子冰

一株紅柳就是一名士兵,每名士兵都是一株紅柳。
這是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克孜烏雍克邊防連榮譽室里的一句介紹語,記錄著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戍邊官兵與紅柳之間的動人故事。
紅柳,又稱桎柳,褐紅色的荊條抱團而生,生命力極其頑強,深扎根于戈壁荒灘,遏制流沙,綠化大地。“克孜烏雍克”翻譯成漢語是“紅柳灘”的意思,在連隊營區(qū)周圍和巡邏路旁,長滿了密集的紅柳叢,有的是自然生長,更多的是官兵栽種。
“栽一棵紅柳,就意味著要伴它長大。”指導員張斌說,紅柳兩年扎根、五年長成、十年成材,和一名士兵的從軍時間不謀而合,所以新兵下連第一件事,就是到營區(qū)外栽下一株紅柳,柳與兵同名,兵陪柳生長。有的官兵離開連隊,也總會念念不忘自己當年栽下的那棵紅柳。
在克孜烏雍克邊防連當兵十年,上士張超栽種的紅柳已長到4米多高。一場風雪過后,稠密的枝條變成了束束銀白,傲立群柳。
“我看著它長大,它同樣見證著我的成長。”張超剛到連隊時,營區(qū)四周還是未開發(fā)的戈壁灘,枯燥單調的巡邏、站哨讓他很快產(chǎn)生了厭倦,入伍不到半年就開始掐著指頭盼復員。一位退伍多年的老兵回訪連隊,改變了他的想法。
老兵到了連隊沒去接待室,而是直奔了營區(qū)一側的紅柳林,從上百棵紅柳中找到了十分茁壯的一棵,還撫摸著它喃喃細語了許久。后來張超才知道,那棵紅柳是老兵種下的,雖然他沒陪它長大,但仍然一眼認出了它。
“紅柳在官兵心中很重,因為它代表了自己的軍旅。”當指導員指著紅柳介紹連隊“堅忍不拔、頑強執(zhí)著、團結奉獻”的連魂時,張超豁然開朗,當天就跑到紅柳林中,種下了屬于自己的一棵紅柳樹。
如今的張超是全團的執(zhí)勤能手、訓練標兵、優(yōu)秀黨員,還兩次榮立三等功。他說,這是與那棵叫“張超”的紅柳共有的榮譽。
紅柳除能抵抗風沙外,枝條可編筐做農(nóng)具,嫩芽和綠葉還可入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邊防一線的冬天雪大風寒,常年執(zhí)勤使很多官兵都落下了風濕或關節(jié)炎的毛病,連隊軍醫(yī)專門研制了一種“紅柳茶”,春末夏初采摘紅柳的嫩芽,經(jīng)過洗滌和晾曬碾成粉末裝進茶包,分發(fā)給官兵飲用,上士夏波的風濕得以康復,還多虧了這神奇的“紅柳茶”。
“紅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紅柳的價值更激勵我們扎根奉獻。”夏波是連隊的老兵,對防區(qū)情況了如指掌,巡邏中多次參與處置突發(fā)狀況。幾天前,夏波隨隊巡邏,發(fā)現(xiàn)兩個人形跡可疑的在邊境線附近徘徊,當即報告帶隊干部,巡邏小組鉆進茂密的紅柳叢中隱蔽觀察,雪地里一趴就是半個小時,兩個人左右張望半天,迅速從單列樁鐵絲網(wǎng)處翻過,向縱深跑去。夏波見狀一躍而起,帶領兩個戰(zhàn)士緊隨追捕。鐵絲網(wǎng)另一邊大片灌木叢,循著雪上的足跡,夏波顧不得積雪涌進靴子,臉上被灌木劃破,幾個人一直追到界河邊上,成功將兩人抓獲。
將兩人帶回時夏波擦了擦臉上的血跡,長吁了一口氣:“邊關穩(wěn)定,邊防軍人才有價值,別說臉上劃幾道傷口,就算毀容也值得。”
一心守得邊關固,赤魂埋到界碑前。紅柳用它的身體扎根邊防,官兵同樣用自己的生命戍守邊關,紅柳不僅是官兵的戍邊伙伴,還成了官兵的精神基石。張斌說,紅柳有百年壽命,栽一棵紅柳,悟一種精神,你會銘記守防歲月,同樣邊防也記住了你。★
責任編輯: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