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壞小子”到“兵樣子”
撰述/劉良軍
(王科/攝)
實事求是地講,兩年前侄兒當兵,在我看來,純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彼時的他剛剛技校畢業,因為從小嬌生慣養,尤其我父親視之若掌上明珠,顯然才18歲就進工廠謀生不太現實。而生性不愛讀書,在技校被譽為“壞小子”的尷尬處境,也決定了他不可能繼續學習深造。怎么辦?關鍵時候還是我父親拍板定調:不然送他進部隊吧,一來可以鍛煉鍛煉體魄,二來可以緩沖兩年,讓他的心智成熟成熟。
收到侄兒首次寄回的照片,是在他服役約半年的一天下午。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我便向單位請假,急匆匆趕回老家。還沒進屋,就見稻場上圍滿了人,全是左鄰右舍與眾親戚,都在那兒傳遞照片。照片中,侄兒一身橄欖綠,下士的軍銜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他現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軍人。不僅如此,聽父親說,侄兒在電話中告知,他現在所屬部隊的前身,竟然是當年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霸趺礃?,當了兵就是不一樣吧?”當天的晚飯就擺在大門口“光榮軍屬”牌匾之下,父親明顯喝多了一點,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父親說,侄兒還在電話中談及自己的想法,既然被分配到了汽車班,就要好好學習駕駛技術,為日后做一名出租車司機打下基礎。
我還清楚地記得,侄兒當兵后的第一個春節,一家人吃團圓飯時,望著原本屬于他、而今空蕩蕩的位置,弟媳婦淚眼婆娑,父親卻在那兒洋洋得意,“有什么好哭的啊,高興都來不及呢。”原來全面深化軍隊改革之際,年前侄兒所在連隊按照習主席“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實戰訓練要求,從駐地蘭州拉練到了青藏高原。父親美滋滋地喝一口酒,“如果不是當兵,他能有機會領略世界屋脊嗎?再說了,他現在是一班之長,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顧好自己,還能幫助、照顧戰友嗎?”
而就在今年的八一來臨之際,侄兒打回的電話再次讓我們全家沸騰了。侄兒義務兵役結束,不但不會如期復員退伍,反而還要再接再厲,做好在部隊長期服役的準備。原來繼侄兒所在部隊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之后,侄兒也因為表現突出,不僅一個月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還被推薦提拔為士官,擬9月份安排到某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聽到此消息,我父親老淚縱橫,“好啊,部隊就是好啊,如果時光倒回,俺還想重新回到部隊?!?/p>
雖然父親沒有明確回答部隊到底好在哪里,但我想部隊培養人、鍛煉人、塑造人,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對于我們家而言,一個昔日的“壞小子”,經由部隊磨煉、改造,不僅有了十足的“兵樣子”,還懂得了敬老愛幼,知道了回報、感恩,更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和價值所在,愿意跟黨走,對黨忠誠、聽黨指揮、向黨看齊,就是實實在在的體現出部隊這所特殊學校的特殊育人功能?!?/p>
責任編輯:武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