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學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筆者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間收治80例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受藥物治療,實驗組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觀察對象臨床治療后,各項觀察指標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膽結石患者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有助于其I臨床治療效果的改善,且治療后不良反應癥狀發生率更低,因而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結石;臨床療效
膽結石是一種肝膽外科臨床常見病,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C)是臨床上一致認可的膽結石治療金標準,然而,這一治療方法對患者造成的遠期副作用也相對較為嚴重。隨著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逐漸出現,臨床醫師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保留膽囊取石治療。本次醫學研究就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間收治80例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男性與女性比例為43:37,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48.4±23.2)歲,最短病程0.3年,最長病程4.3年,平均(2.1±13)年,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具體方法:中成藥消炎利膽片,每次3-6片,每日3次。金石散膠囊(大連醫科大學研制),每日3次,每次3粒,需服半年以上。實驗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具體方法:患者保持平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鏡置入CO,氣腹并對腹腔進行探查,膽囊穿刺,將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分離,切除膽囊。
1.3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觀察對象住院時間、術后腹痛時間等觀察指標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醫學研究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和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通過X2檢驗方法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通過(x±s)方法進行統計學處理和表示,其他數據資料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統計學處理,如果所得分析結果P<0.05,可以證實兩組數據資料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實驗組觀察對象臨床治療后,住院時間、腹痛持續時間等觀察指標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膽結石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情況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膽結石是一種膽道系統解剖生理結構以及膽汁成分改變所致的膽道受阻的膽道疾病。按照患者臨床表現、結石大小和發生部位的不同,通常采用手術治療或是滾石治療、碎石治療、中藥治療等非手術方法治療,其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及藥物治療是應用率最高的兩種治療方法。由本次醫學研究結果可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用于膽結石的臨床治療,能夠在密閉的腹腔內進行操作,因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手術出血量較少,手術時間較短,手術視野也較為清晰,因而是一種臨床應用價值較高的手術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