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軍
【摘要】目的:分析體外沖擊波碎石與經輸尿管鏡鈥激光聯合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選取4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作為觀察組,為其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另外選取同期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為其進行單純的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康復時間、碎石成功率方面存在的差異,以評價不同方案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碎石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相比P明顯<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方式安全有效,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體外沖擊波;鈥激光;聯合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
輸尿管上段結石會導致患者出現絞痛、尿血等臨床癥狀,且會并發梗阻、感染等問題,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水平也因此下降。大量臨床經驗證明,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可以顯著提高碎石效果,進一步提高手術成功率Ⅲ。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我院對聯合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隨機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男性64例、女性16例;年齡均在3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6.8)歲;病程均在2-24個月之間,平均為(8.7±3.6)周。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輸尿管上段結石,包括左側結石患者48例、右側結石患者32例。兩組患者均明確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比較基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行比較。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單一的經輸尿管鏡鈥激光治療。手術操作開始之前需要為患者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之后取截石位,將硬質輸尿管鏡置于患者入膀胱內,此時需要嚴格的檢查輸尿管的狀態,確保開口方向準確且不存在水腫以及管壁隆起的問題。檢查后經由輸尿管鏡通道置入輸尿管,后置入輸尿管鏡。利用輸尿管鏡明確患者體內的結石情況,開始進行鈥激光治療。首先將激光光纖靠近結石位置,與輸尿管鏡面保持5mm的距離,激光功率調節為25W。碎石過程中,手術者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確保碎石位置的準確性。手術完成后需要根據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為其放置雙J管。
觀察組患者先行體外碎石機進行碎石治療。沖擊次數根據患者的結石情況進行自主調節,頻率為1000-1400次之間,次日行經輸尿管鏡鈥激碎石(手術方式同對照組)。
1.3觀察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康復時間、碎石成功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卡方X2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x+s)表示行t值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均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P<0.05,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參見表1。
3討論
輸尿管結石往往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將會出現持續進展,導致結石問題更加嚴重。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式也更加多樣。
臨床研究證明,不同治療方式的優越性各有不同,比如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侵襲性小、治療快速等優點。為了提高清除碎石的成功率,臨床中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部分輸尿管結石因結石嵌頓于輸尿管,局部輸尿管粘膜水腫,大量炎性息肉形成,甚至結石與輸尿管壁粘連,碎石后結石亦難以排出。具文獻報道,一般情況下,體外沖擊波清除結石的成功率僅為50%-70%左右,難以使人完全滿意。
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是目前臨床中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最為常見的方式,此種治療方式具有結石處理速度快、清除準確性高等優點,大大降低了治療后并發癥問題的發生。但輸尿管上段結石因距離腎盂較近,且結石近端輸尿管擴張,碎石過程中因沖水、鈥激光沖擊等常導致較大殘石甚至整石被沖回腎盂。
為了進一步提高碎石成功率,為患者提供更加滿意的治療服務。我院展開了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臨床效果的研究。為觀察組患者進行聯合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的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結果顯示,在體外沖擊波治療的配合下,鈥激光碎石的手術縮短,較大殘石被沖回腎盂的概率降低,碎石成功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進一步證實了聯合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結語
綜上所述,體外沖擊波碎石聯合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可以進一步縮短手術所需時間,提高碎石成功率,建議在臨床中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