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印前數字化工作流程與效率提高
◎趙晶
本文主要對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的發展歷程進行了闡述,對印前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相應分析。重點從CTP數字化工作流程、激光照排數字化工作流程以及CTP+CTF混合數字化工作流程等對印前數字化工作流程在生產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印刷業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圖像與文字問主要載體的信息產業,成為現代化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印刷業較為發達的國家,數字化工作流程已經高度普及,相關技術也比較成熟,形成印刷生產控制與信息管理系統相集合的全數字化印刷生產流程。數字化生產流程必須將印前、印刷以及印后加工進行統一整合,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藝流程。目前,國內真正能實現印前、印刷以及印后加工有機整合的仍然只有少數的大中型印刷企業。在次背景下,本文主要結合當下印前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對CTP數字化、激光照排數字化、CTP+CTF混合數字化等技術在生產流程的中應用做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討,相信對提高我國整個印刷行業的印刷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相較于國外的數字化工作流程而言,國內的一些印刷企業在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應用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在生產環節方面,國外大多數印刷企業采用的都是同一廠家的設備,在統一生產流程方面具有較好的硬件基礎。相較而言,國內的印刷企業無論是生產印刷設備還是相應的軟件系統都存在種類繁雜的特點,要實現統一的生產流程就比較困難。同時,國外的印刷客戶大多都會向相應的印刷企業提供大量的數字文件,而國內則是客戶自帶菲林去印刷廠印刷。特別的,大多數的國內印刷企業對印前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認識到數字化工作流程在整個印刷工序前后的生產以及管理過程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在進行印刷前工作系統進行改造時,要重視軟、硬件之間的兼容與匹配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硬件的全部價值。
總的說來,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歷程:手工制版、CTF版以及CTP版。對于早前的手工制版,文字信息主要通過相機或者沖片機進行錄入,而圖片信息則通過電子分色機進行掃描,再手工進行版面拼接,最后是曬版、打樣以及印刷。如圖1所示。
當發展到CTF制版階段,文字信息的錄入已經由相機升級到電腦,圖片信息則是通過掃描儀進行掃描,并由電腦完成制作、拼版,然后經RIP解釋后輸出軟片,最后進行曬版、打樣以及印刷,開始具備一定的數字打樣特點。
與CTF制版相比,現階段大多數印刷企業廣泛采用的更多的是CTP制版印刷,或者CTP+CTF的混合制版模式。文字仍然是通過電腦錄入,圖片則通過掃描儀或者數字相機傳輸到圖像工作站,并完成電腦的設計與制作。從輸入文件的規范化處理,到對輸入文件的預檢、數字打印、色彩管理、CTP輸出以及油墨預制文件的生成都實現了數字化,特別的,還可通過網絡傳輸實現點陣文件的遠程打樣和印刷。


CTP數字化工作流程。在國內大量的CTP設備逐漸應用在廣大印刷企業,極大地促進了印刷行業內的數字化進程,提高了印刷質量和效率。CTP數字化工作流程主要涵蓋圖文信息的輸入、文件制作與處理、數字打樣色彩調整、制版、上機印刷等環節。一套完善的CTP系統不僅僅是一臺制版機,其最核心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最理想的數字化工藝流程。PDF文件具有跨平臺工作、支持多種語言、內嵌圖文、頁面獨立、穩定可靠等特點,因此,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解決方案是基于PDF的工作流程,PS、EPS、TIFF等類型的文件經過規范化后轉為PDF格式文件。如圖2所示。
對于各大型印刷系統集成商家而言,都有其特有的數字化工作流程,比較典型的有:柯達Prinergy、方正暢流、海德堡印通等等。特別的,方正暢流屬于國內碩果僅存的全中文數字化工作流程。
激光照排數字化工作流程。在以往的印刷行業內,激光照排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應用非常廣泛,即使現在仍然有部分印刷企業是以激光照排數字化工作流程印刷為主。然而,隨著各類印前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推陳出新;CTP相關設備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軟片成本的提高,使得激光照排數字化工作流程逐漸顯露出其劣勢,并呈現出被CTP工作流程全面取代的態勢。
CTP+CTF混合數字化工作流程。CTP+CTF混合數字化工作流程具有兼具CTP與CTF的長處,例如: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印前設備,發揮出新舊生產系統的最大功效;能有效降低部分活件所造成的CTP工藝印刷成本;有利于操作人員實現CTF到CTP平穩過渡。使其在大型印刷廠內,如商業印刷廠、報紙印刷廠等,應用及其廣泛。目前,采用CTP+CTF混合數字化工作流程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利用數字化工作流程軟件實現CTP與CTF工藝的整合。由于各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系統都是相互獨立,要想實現CTP與CTF的無縫銜接,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統一的流程系統,而且大部分的流程系統都實現了RIP與PDF功能的集成。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