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峰
隱性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高云峰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人才培養領域,占據顯要的地位,在當前多元思想意識涌入的形勢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戰和制約,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效果,我們要大膽嘗試創新,引入和改進隱性思想教育,在隱性的渲染方式下,潛移默化地作用于高校學生的思維和行動,從而在營造出的暗示情境之下,拓展隱性教育資源,增強隱性教育效果。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的多元思想潮流,我們需要進行反思和變革,要用創新的意識引入隱性教育意識,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資源,尋求隱性教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提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有效途徑,并借助隱性教育資源的滲入,尋求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路徑。
隱性教育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構件,它是以一種潛隱的方式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中,無須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模式,它的教育內容廣泛,包括有:知識、文化、人際關系、禮儀等。隱性教育資源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普遍存在。隱性教育資源存在于高校校園中的每一處,它滲入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存在于校園的整體環境和氛圍之中,具有廣泛的、潛在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目標是隱含無規劃的。隱性教育資源沒有明確的規劃,它的教育功能潛伏于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之中,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其隱晦性的目標會讓學生感受不到絲毫壓力,并在日常的吸納中領悟出隱性教育資源的精妙。
多元化的手段。隱性教育資源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在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可以接受諸如:滲透隱性教育、熏陶隱性教育、彌散隱性教育、暗示隱性教育等,這些層層遞進的、家校共教的、自我怡情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非常明顯的良好效果。
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全面的保障機制。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需要以全面而完善的保障機制作為前提,然而,當前對于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尚缺乏認識,長期以來開展的課堂式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較大的重視度,而以情感體驗為主的隱性思想教育卻顯得單薄。其次,高校對于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應用缺乏人力、物力、財務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擔任主角的輔導員有較多瑣碎性的事務性工作,對于關心學生的內心情感、隱性發展狀況等,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無所適從。最后,鑒于對隱性教育的認知度有限,高校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還有待完善,還需要借助于機制的支持體系,來提升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同時,隱性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開發度不足。目前,對于隱性教育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分散在理論領域,以隱性教育課程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實踐開發的滯后,不利于隱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構筑。
高校隱性教育資源開發有待全面創建。高校的隱性教育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加以分析:
教育者本身的隱性教育資源未被全面開發。高校的教育者沒有在隱性教育資源上起到示范作用,由于高校擴招、規模擴大,高校教師呈現匱乏態勢,一些教育者缺乏專業的職業素養,個別的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管理欠缺科學化教育手段和藝術化的教育技巧,教育者自身素質的缺失對學生思想上易造成混亂。
高校校園中的隱性教育資源未被充分挖掘。在高校之中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但是對于學生管理的制度主要是紀律的約束和違反的懲罰,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還需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內容,而不能流于形式,在校紀校規中關于凝聚學生社會時代思想的政治要求,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高校的隱性教育途徑還有待拓寬。在高校的隱性教育主體中的積極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較多的表現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無味的講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自主的思想辯論形式基本缺乏,因而,顯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單調性和沉悶性。其次,在高校的專業課程中也沒有很好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傳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缺少相關的治學態度的教育。
轉換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確隱性教育任務。在新時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略顯單薄,在面對多元文化思潮沖擊的威脅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發生了動搖、意識形態也在發生轉變,單純的顯性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需要,而應當更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兩者相互融合、高校要在明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前提下,建構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
促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融合。首先,我們要正確辨析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關系。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猶如“硬件”和“軟件”,它們協同交織存在于高校教育實踐之中,相互融合和促進,實現功能互補。我們要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為教育主渠道的前提下,滲透和融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兩者有機融合的適宜路徑。
其次,要充分實現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的互補功能。傳統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長期以來的、鮮明的思想政治導向功能,向大學生傳遞了主導觀念,有其顯著的優勢和特點;而隱性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情感的滲透教育,寓教于樂,存在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狀態中,在知識、情感、行為等過程形成良性的循環狀態,從而達到對大學生的教育效果。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和協調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滲透式教育方式,以語言、文學、體育、藝術為教育載體,強化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滲透和融入,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熏陶式教育,以高校校園為教育的載體,從高校校園文化的高度,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之中。另外,還要借助網絡的力量,使網絡成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陣地,融入學生的生活。
最后,要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實踐銜接。在高校教育中,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入隱性教育資源,在顯性教育的過程中,開發、挖掘和利用隱性教育資源,使兩者有機地銜接和整合,在相互依存中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體。同時,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延伸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用富含科學精神的校園雕塑、規范化的校園布局、嚴謹的治學風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高校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繼續發揚其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同時,還要全方位運用各種隱性教育資源,完善、拓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日積月累的積淀,我們要將隱性教育資源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之中,用深遠的歷史氣息、活躍的校園氛圍,為大學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寬闊的平臺,為促進顯性教育資源補充內部潛能,針對現今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方面,進行隱性教育的滲透和融入。

首先,高校領導者要充分重視隱性教育資源的利用狀態,根據高校實際情況,擬定適宜的隱性教育資源利用計劃,從而保證隱性教育的物質環境。
其次,要構建完備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與顯性思想政治理念課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要將隱性教育資源融入學生的日常情感生活中,進行正確行為習慣的培養和高尚道德品質的培育。例如:堅忍、持之以恒的探索創新精神可以滲透于自然科學教學之中;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博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可以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加以熏陶。
首先,要發揮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示范作用,教師的魅力自古就有“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它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資源,在教師的示范教育熏陶下,學生以教師為樣本,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中接受教育和感召,吸納隱性教育知識,樹立隱性教育觀念,在師生之間真誠自由的對話中,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身心成長,起到重要的促動作用。
其次,教師要改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采用民主生活會、主題班會、開放講座、網絡論壇等方式,讓學生釋放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增強師生之間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圍,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下,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使學生愉悅地接受隱性教育思想和知識。
再次,要組建專業化的輔導員師資力量。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上的主力軍,高校要組建具有專業素養、科學素養的輔導員隊伍,可以從知識上、思想上、情感上給予大學生以專業指導,使大學生在隱性教育中實現內隱學習,從而增強大學生的自尊自信、自省自警、自立自強意識和精神。
綜上所述,高校隱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導的前提下,利用各種渠道和媒介,實現從上至下的隱性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并在隱性教育資源擴展的過程中,與顯性教育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的目標,從而全面構建完善齊備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