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甲
誰是“西方的湯顯祖”
2016年是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看到江西省某市在報紙廣告版打了一個醒目的大廣告《隆重紀念“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喜歡逆向思維的鄙人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中國人把自己的湯顯祖稱為“東方莎士比亞”,英國人會不會把他們的莎士比亞稱為“西方湯顯祖”?據我了解,很遺憾,他們不會。因為客觀地說來,這二位雖然生活的年代大體相同,都是本國最著名的劇作家,但若論其文學創作的成就和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湯顯祖顯然趕不上莎士比亞。這樣說并非不“愛國”,而是實事求是。英國人不以“西方的湯顯祖”來稱呼他們的莎士比亞,自有他們的講究,但我們以“東方的莎士比亞”來稱呼湯顯祖,合不合適?竊以為也不錯,因為以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來比喻中國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還是得體的。之所以還要加個“之一”,因為我覺得在湯顯祖之前的兩位元代戲劇家王實甫、關漢卿,其地位與湯顯祖相比也在伯仲之間,也是夠稱“偉大”的。
那么,誰比較適宜稱為“西方的湯顯祖”呢?我想,不管彼此作品的內容和風格是否相近,只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言,眼光應該放在莎士比亞以外的劇作家了。比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大可以叫作“英國的湯顯祖”,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不妨稱“挪威的關漢卿”,等等。
沒有蘇聯,
就沒有“切爾諾貝利”!
核電站現在已經遍布全球,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雖然都很小心,但發生核事故還是在所難免,最有名的是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1986年)。它泄露的核輻射先后導致了9萬多人死亡,因而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其原因主要是蘇聯封閉而僵化的制度,導致蘇聯領導人在事故發生后竭力隱瞞真相,有意誤導和欺騙人民,才造成了這么大的危害?!扒袪栔Z貝利”既標志著一次空前嚴重的核事故,更是蘇聯式制度必然帶來慘痛后果的一個典型??梢哉f,沒有蘇聯,就沒有“切爾諾貝利”!近年來陸續披露的事實表明,蘇聯當局在事故發生后采取了駭人聽聞的欺騙手段:
當局嚴禁蘇聯媒體報道核事故的真實情況,核電站周圍人民對事故一無所知,因而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當局在露天組織大型群眾慶祝活動以掩飾災難的發生,使更多的人民受害:“盡管120公里之外發生了世間罕見的核災難,基輔照常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慶祝五一節游行,身著民族盛裝的男女老少走上大街,呼吸著飄散著核放射性物質的空氣……”為了推卸責任,也為了欺騙國內外輿論,當局大幅度更改因為核輻射而導致的病員數量,采取的手段居然是提高人體承受輻射標準和正常溫度標準:“蘇聯衛生部擬定了新的蘇聯居民承受輻射標準。新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10倍。衛生部還提出‘將人體正常溫度36.6℃上調至38℃,在特殊情況下可繼續上調至39℃的新說法。”照他們這個“新標準”,高燒39℃都還是“正常人”!蘇共中央明知切爾諾貝利周邊地區生產的牛奶和4萬噸肉類遭受了核污染,仍然指示向全國人民銷售,于是這些有毒食品“很快就隨著流通渠道輸送到全國,合理合法地擺上了蘇聯千家萬戶的餐桌?!保ㄒ陨弦浴赌戏街苣?016年4月28日)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發生了核事故,而是像蘇聯領導人這樣對待核事故!他們口口聲聲都是“為了蘇聯人民”,但蘇聯人民在他們眼里真的是豬狗不如。中國的孟子曾有一句名言“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說白了就是“以牙還牙”,你怎么對我,我也怎么對你。蘇聯領導人長期不把人民當人看待,所以在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僅僅五年以后,當他們也遇到“災難”——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時候,全體蘇聯人民“樂觀其成”,無人向他們表示支持,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F在有人說獨聯體人民懷念蘇聯時代,可能確有其事,問題是懷念蘇聯的是些什么人,在總人口中占多大比例,懷念的又是什么。我相信那里的多數人民不會如此健忘,斯大林的“肅反”固然已經是80—60多年前的“歷史”,很“遙遠”了,但給人民帶來慘痛損害并且其后果至今未消除的“切爾諾貝利”,卻僅僅過去了30年,多數人還記憶猶新。如果說他們還在“懷念蘇聯”,那就看他們怎樣懷念、懷念蘇聯的什么了。至少,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都不會“懷念”那種不把人民當人的種種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