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雍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歷來把禮、義、廉、恥視為須臾不可離缺,春秋時代的大思想家管仲甚至強調,與法相比,禮、義、廉、恥更為重要,是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針對管仲的立論,古人有如下闡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
在我看來,禮、義、廉、恥這四者之中,恥尤為緊要,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孟子又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縱觀歷史,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源皆生于無恥也。而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危害尤大。所以,歷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權而面對治國安民之要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尊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和舉措;廉,不貪不污純正高潔;恥,對不當的言談舉止有羞愧之心。
忽然生發出這樣一通感慨,是8月3日,在普吉島國際機場的候機樓里。那一天,我結束了為期9天的清邁、普吉島之旅,凌晨5點多便趕到了機場,乘坐經由吉隆坡的亞航航班返回西安。凌晨5點多,夠早了吧!但有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辦完登機手續、通過安檢進入候機廳時,發現一排一排的座椅已經全部被人占用,我只能站著候機了。
站著就站著吧,趁機左顧右盼一番,開開眼嘛!果然,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發現,候機的乘客中,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比例差不多一半對一半;中外混雜,黃白交錯,視覺感受倒也有趣。但特別刺眼、也就是嚇了我一跳的是,在目光所及之處,外國人都是一人一個座位規規矩矩坐著,但中國人呢,卻有好幾十位或側身蜷腿、或四仰八叉地悠然高臥,這樣,他們占用的座位就是兩個甚或三個。機場候機廳里的座椅數量,想來是經過科學計算以后才確定的,不會不夠坐,也不會富裕太多。所以,有這么多的人占用兩個、三個座位高臥不起,無疑就會損害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這么簡單的道理,那些在座椅上或蜷腿側臥、或四仰八叉的中國人難道不明白?就算原先不明白,現在有這么多的乘客就站在你的近旁候機,其中還有像我這樣的古稀老人,他們總該羞愧之心頓生,知恥、尊禮地立馬起身讓出自己不當占用的座位吧!很遺憾,沒有一個人如此行事。看來,這些人真是孟子所說的那種“無恥之恥,無恥矣”之輩了。一嘆!
在普吉島國際機場的候機樓里,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來的是文明程度的落差——我們不能不承認,有時候,有些中國人的確很無恥。當然,比起眼下中國官場上五花八門、且登峰造極的無恥來,對候機廳座椅的不當占用,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上梁不正下梁歪,有那么多無恥到極致的大小官員(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當之無愧的是世界第一),民間的道德水準,還能好到哪兒去?“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而國恥又勢必催生民恥。再嘆!
一個一直把“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奉為治國圭臬的偉大民族,如今竟如此不堪,緣何會如此?我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那場禍國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在那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詩人北島之名句)的罪惡年代,在那個動亂歲月,中華民族在文化層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重傷害,而中國社會,又一直不曾對這場浩劫進行深刻反思,以至于時至今日,上上下下仍有許多人的行為舉止,常常會既缺乏尊重他人的“有禮”,又沒有對不當言談舉止具羞愧之心的“知恥”。普吉島國際機場一些中國乘客對座椅毫無顧忌地不當占用,就是這種失禮、無恥文化心態的顯現。這種社會病態,恐怕還須很久、很久,才有希望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