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我總想迎著清晨的曙光,穿越時空,探明一下幾千年前祖先為我們建造了一個怎樣的城市?他們是怎樣踏著古渾河兩岸的泥沙,用舊石器創造出河漫灘環境下的人類文明史。
在省城生活半生,常進出城市的南大門,多少為這座占據著東北樞紐地位的重要城市,因缺乏歷史文化、藝術氣質、城市韻味,而感到些許遺憾。二十多年前,我們這座城市的幾百萬市民沒有不知道夏宮的。從渾河北岸進入金廊商圈,躍然眼前的一定是構思獨特、氣度不凡、占地23800平方米的巨型球缺拱體建筑夏宮,這座當時亞洲最大跨度的全封閉室內空調嬉水樂園,已然成為城市地標性建筑之一。嬉水樂園的開放,不僅讓這座城市男女老少,尤其是兒童少年盡享了水中歡樂,也讓周邊城市的市民獲得了福祉。可是,十五年后的某一天,這座地標性建筑在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清晨,在不到三秒的時間里化成了一堆瓦礫。市民愕然,夏宮成為這座城市永遠的感嘆。國內一位著名城市建筑設計師看到這則新聞報道,難抑悲天憫人之痛,竟然嚎啕大哭。
一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應該具有怎樣的氣質和韻味?對于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充滿現代文明和藝術情趣的話題,我自然想到,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有那么多獨具性格的城市以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屹立在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島域和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它們有世界上最意外的城市——占居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城市古巴哈瓦那。伴隨著記憶中少年時耳畔常聽到的那首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哈瓦那》,我替世人揭去這座城市的神秘面紗,展現給你一座幾乎所有住宅、教堂、街道、廣場、劇院、噴泉、城堡都是石砌而成的城市。透過保留完整的殖民時代的拱形屋頂、欄桿扶手以及街道、大教堂等令人著迷的建筑,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烙印;最優雅的城市——奧地利維也納。倘若行走在維也納蜿蜒曲折、錯落有致、四通八達、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道上,一路欣賞著穿城而過波光粼粼寧靜的多瑙河河水,眷顧城市三面環山及四周環繞的郁郁蔥蔥的森林,腦海中一定會出現無數個音樂家的名字,一定會想到羅馬皇帝的神圣與輝煌,一定會閃過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匆匆過往的情景,一定會呈現施華洛世奇珠寶的閃耀;最藝術的城市——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座享有“博物館之都”的偉大城市,展示給世人驚世藝術和文化瑰寶。尤其是與法國盧浮宮、俄國Hermitage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齊名的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古樸優雅、氣勢恢弘。它內藏最負盛名的畫家倫勃朗的巨幅油畫《夜巡》,還有韋梅爾、弗朗斯·哈爾斯以及揚·斯滕等人的藝術杰作。建于1973年的梵高博物館,收藏著梵高黃金創作期的二百多幅珍貴畫作。此外,還有最狂野的城市墨西哥、最快樂的城市捷克布拉格、最傳奇的城市法國干邑、最內斂的城市埃及亞歷山大、最神秘城市阿爾及利亞蓋爾達耶、最激情的城市南非約翰內斯堡……我以這些城市為例以饗讀者,無非是想通過它們不同的城市個性,展現其不同的城市文化、習俗、情趣及韻味。
在這方面,歐洲人的造詣、貢獻為全世界所公認。譬如,巴洛克建筑,由于受米開朗琪羅風格影響,對僵化的古典主義離經叛道,追求宏偉、生動、熱情、奔放、華麗的藝術效果,拋棄了方形和圓形的靜態形式,代之漩渦與動態。同時,建筑師們還采取極端戲劇化的表現形式,讓人由此生出許多幻想來;哥特式建筑,多見于天主教堂,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角的推力,簡化了施工工序;古羅馬建筑,是聰明的古羅馬人沿襲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將世俗建筑形制與功能完美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建筑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筑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筑,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筑。
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大師安東尼奧·高迪曾說,藝術出自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已為人類創造出最獨特美麗的造型。我們沒有理由不感謝那些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養分,用畢生精力和心血,不遺余力為人類生存建造了藝術品般城市建筑的大師們,也不得不感謝那些能將這些藝術建筑一代一代保護、保留、流傳至今的歐洲人民。
在中國,永遠閃耀著絲綢之路光芒的云南麗江古城,一直在我心中有著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這不僅源于它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文明發展史添上了輝煌的一筆,更給子孫留下了絕世之作。那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的束河建筑群;那鋪面滿街、清泉流淌,以梯形廣場為軸心,四條巷道由這里通向四方的白沙建筑群;那體現納西族居民生活習俗的三坊以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院的前后院沿河而建的古城建筑,哪一處不充滿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散發著民族氣息。它以自然古樸、水鄉之容、山城之貌、曲幽達窄、溫雅舒緩的獨特建筑風格,展示著東方偉大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它的規劃、布局、建筑風格,不亞于歐洲人給世界人民留下的印象。那古街、古橋、具有民族特色的束河建筑,哪一景都能輕而易舉打動世人情懷,我們因此由衷贊美留給我們中華民族寶貴遺產的先哲們的豐功偉績。
其實,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隨時可以舉出具有歷史、文化、傳統風尚,并已然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古城古鎮的名字。除萬里長城外,還有保留完好的平遙古城、鳳凰古城、廣府古城、歙縣古城、商丘古城、興城古城等十多座大小古城。此外還有顯示濃厚民族風格的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河南的朱仙鎮,浙江烏鎮、西塘古鎮、千島湖水下古鎮,江蘇水鄉周莊鎮等古鎮。古人們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打造了一座座具有民族風尚、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的魅力古城古鎮。透過這些魅力非凡的古建筑風貌,我們看到了先哲無與倫比的智慧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財富,但是它的價值卻不可用經濟數字做比較。現在,我們不得不停歇一下腳步,深刻地反思一下,我們現在所打造的城市,失去些什么,缺少些什么,應摒棄些什么。
二
我根本不用刻意回眸三萬年前,在我生活的城市的腳下這片土地上,第一代居民如何迎著古渾河凜冽晨風,開始了與野獸相處,與自然共存,與日月廝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情景。無需認定那柄曾經被酋長(首領)緊握手中,一時一刻都不肯放下的、象征著至高權力的木雕鳥權杖是否真正閃耀過光芒。更無需質疑文物考古研究人員在東郊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的大量的石英、石英巖、石英砂巖、石灰巖、砂巖、硅質灰巖、花崗巖、角巖、板巖等砍砸器、刮削器、尖刃器、石核、石片、斷塊等人類遺物考古的價值。只要我們翻開《史記·匈奴傳》,就能在“燕有賢將秦開,為質于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余里,與荊軻刺秦王,開之孫也”這段文字中,尋到秦開從東胡人質,到經歷驚心動魄的亂世,再到卻胡大將建城的歷史印記。
戰國時期,天下分裂,七國稱雄,群雄并起,不僅中原各諸侯國之間相互爭斗,戰火延綿,而且一些少數民族也紛紛南下侵擾。地處中原北部的秦趙燕等國長年遭受北方東胡等少數民族攻襲,位居東部的燕國,受到東胡頻繁侵犯。作為北方較為強盛的游牧民族東胡(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開始向東部的燕國拓疆征侵。或許是這個北方游牧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佳,缺乏糧蔬果腹,更因缺少中原精細衣缽難以過上安逸生活,而不愿天天守望藍天白云、荒蕪的茫茫草原,以及飽餓無常的牛羊坐以待斃。而依仗強壯體魄浩蕩南下,入侵中原,燒殺搶掠,致使燕地邊城居民無處生存,只好背井離鄉,生死逃亡。
秦開回國后,受命危難,作為燕國大將,憑借他作人質期間對東胡的生活習慣、作戰方式的了解,多次率兵驅逐東胡,乘勢東進,直抵遼河流域,終將東胡擊退,取地二千余里。遼東之地,盡歸燕境。于是秦開站在燕北邊地,謀劃安定策略,動員軍民大修障塞,從而長達2000多公里燕北長城應運而生,緊接著他又在現在的河北北部一直到遼陽,設立了上古、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爾后為扼守遼東軍事要塞,修建了候城。經考古學家研究分析,候城的范圍可大體確定在以沈陽故宮北墻外為起始,向南延伸到正陽街至朝陽街區域。古代候城為方形城,面積不大,四面土砌城墻,每面城墻長幾百米,僅作軍事駐地。候城前后存在五百多年,至東晉末年毀于戰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治時期,契丹族打進遼東,在候城舊地重修方型土城,命名為“沈州”。一天,叛軍起事,節度使蕭三六登上沈州城頭,看到城外密密麻麻暴動軍隊吼聲震天、戰鼓雷動,大有沈州城指日可破之勢。蕭三六不寒而栗,他想,沈州城一旦失手,將城毀人亡。就在他六神無主之時,節度副使張杰獻上緩兵之計,派人給城外大延琳送信,謊稱準備投降獻城。大延琳不知是計,下令暫緩攻城,欣然等待張杰獻城投降。可是幾天過后不見守軍主動獻城,方如夢初醒,急令攻城。豈料張杰早已利用這段時間完善了防御工事,大延琳見此城久攻難克,只好棄退。
自首城之始的古老候城軍民壘砌了要塞防線燕北長城那天起,這里似乎成了“多事之秋”,不斷遭到兵燹。東晉末年,高句麗攻占城廓焚燒候城,城池毀于一旦。遼天慶六年(1116),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攻克城防,控制沈州,成為金東京(今遼陽)屬下的節度州,重新壘建古城、新民遼濱塔城、彰驛城、遼金金土城等軍事、交通、通訊要塞隘口。而到了元代,昔日的候城乃至后來以上諸城廓影皆無,一片荒涼蕭索。所幸城隍廟址尚存一塊刻有“沈陽”二字的石碑。明萬歷二十四年,皇家重修沈陽城,開啟了沈陽建筑史上用青磚砌城的先河,使這一偉大創舉,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些許標志性古建筑遺跡。清朝初年,皇家對明城改造,拆除了東、西、南三座城門,僅北門沒動分毫。到康熙初年,還將這座北城門砌于城墻之中。此門的隱藏,帶給后人許多疑惑與猜測,乃至至今“九門之謎”仍需考古和歷史學家深入研究解密。
三
我不想全身心投入到對候城的歷史沿革的研究上,做這樣的研究,我到任何時候也不如那些專家學者。比如,我每次讀初國卿先生的《絕盛皇都里的滄桑記憶》,不僅敬佩他超凡的散文寫作能力,更仰慕他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養。我只能力所能及,花費一些時間閱讀大量資料以補充自己,然后經過一番認真思考,從而獲取知識,補充缺失,得到啟發,甚至激發出寫作靈感。我讀初國卿先生的《絕盛皇都里的滄桑記憶》得此感受,我聽初國卿先生講授《盛京文化與散文創作》,不僅大開眼界,而且深受啟發。我之所以有寫城市韻味這篇文章的沖動,當然得益于初先生的學養潤澤。
話題還需回到寵幸我半生的皇都上來。我們絕不懷疑明末清初皇家的建城藝術和技術水平,它以其豪華、莊重、古樸、壯觀、恢弘的外觀,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經典之作。我們必須感謝皇太極的魄力與遠見,如果沒有他的親自規劃、設計,沈陽城也不會形成內方城、外圓城、四塔對稱,八門間放射相連。這種曼陀羅型的規劃布局堪稱完美,讓中國人自豪,令世界矚目,成為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史上的一道風景。這種特殊的形制,對后來沈陽的城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自晚清到民國間,民族工業建筑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涌現出“奉天紡織廠”“奉天商務總局”“奉海車站”,及第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樓“吉順絲房”。此后又帶動大批同樣建筑相繼誕生,有東北大學、遼寧總站。這些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綠瓦鐵頂,唯美的建筑造型設計完全受西方古典主義的影響,既充滿了時代氣息,又極具中國傳統建筑韻味。據初先生介紹,當時一些富豪或實業家擁有的商業建筑,突出的特點是體現英國16世紀建筑風格,商人們通常愛將建筑立面設計成“洋門臉”,追求一種商業時尚,前庭以崇尚唯美主義和新穎時髦為主,后院以實用或傳統為目的,這種建筑形式在當時頗為普遍。
我與初先生有同感,上世紀的90年代,省城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規模改造,許多帶有古舊滄桑記憶的老建筑相繼在我們視野中消失,大批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老建筑,有的在劫難逃,有的坐以待斃。像“奉天咨議局”“滿鐵奉天圖書館”“奉天醫科大學”,不是淪為倉庫,就是被拆遷。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文物局使用的“法國駐奉天領事館”有天突然遭到開發商的拆砸,如果不是責任感極強的文物保護志愿者和媒體的呼吁、阻止,這座文物恐怕也不能幸免于難。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為給開發商提供方便,在這個院子不遠處,已經預先復制了據說與“法國駐奉天領事館”外觀相似的建筑物,但人們至今看了都覺得“復制品”不倫不類,令人哭笑不得。據坊間傳,位于惠工廣場西的原奉天肇新窯業公司辦公樓,因其有些“礙眼”,險些被“移置”到百米之外的地方。個別專家對此設想大為贊同,而此建筑的產權人和文物保護志愿者堅決反對這一方案的實施,好在這一強烈意見被有關部門采納,不然,一座座西洋式建筑,不用等到在漫長歲月里被風雨侵蝕掉,早就會被人為化為瓦礫,種上總能透視到文物保護陰影的綠地,或者又拔地而起一幢難以創造財富的商業網點、財富大樓。
四
我特別羨慕那些保留城市建筑古韻,而以此帶動經濟發展的城市,更佩服這些城市歷代的執政者。我們不防大膽地想象一下,假若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圓明園、八達嶺等古建筑一夜之間遭到人為毀滅,偉大的首都北京還會以它的恢弘雄偉的氣勢成為世界矚目的城市嗎?假若人為將上海外灘毀滅,這座具有海派文化特征,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的集經濟、文化、金融、航運和貿易的國際大都市,還會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城市風格嗎?著名哲學博士周國平說:“城市的品味、韻味更多地體現在建筑的個性上,當然,建筑的個性不限于建筑的風格,其中還凝聚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傳統和風俗,因而是獨特的人文環境的物化形式。這就不得不說到城市的保護老話題了。”我們由此不忍心但又不得不去翻一些老黃歷。因為那屆執政者肯定是昏了頭,不然絕不會將昭陵內一隅古松全部砍倒,建造了一個供商宦共享的高爾夫球場。再就是在魯迅公園內為商人批地,建起了一個園中迪廳,這里混跡了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和癮君子,整天搞得烏煙瘴氣。百姓怨聲載道,隨之引發了本級最高權力機關開展的執法檢查,監督到底還是起到明顯作用,這兩處有傷風雅的娛樂場所(違法建筑)一年后相繼拆除。但小有遺憾的是那屆執政者還是找了個很有說服力的借口,在離被拆除的高爾夫球場百米遠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準四星級的公務接待賓館。
一個城市的品味、韻味、氣質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建筑體現出來的。人們普遍接受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的認識。其實,我們在熱議城市品味、韻味、氣質的話題時,并不是在懷舊,也絲毫不反對城市的建設發展。我想說的是,一個城市無論怎樣繁榮,都不能丟掉自己的個性,隨意踐踏智者和百姓為子孫打造一座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城市個性特征的現代化城市的心愿,更不能無視他們的良策。二十一世紀初,中國興起開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之熱,有著春城美譽的昆明市最早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我曾兩次隨團去那里考察,了解到這座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舉辦世園會的城市,并沒充分論證出它一旦誕生,是否能真正博得全世界的青睞,未來的生命力能維系多久的問題。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原本健康的嬰幼兒,由于游客銳減,兩三年后就變得像個病歪歪的貧血兒一樣,終日不能飽食,盡管政府日投幾十萬元,意在強力挽救它的生命,但這種天生的病體就像個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元氣根本無法恢復,只能半死不活地勉強維持生存。就是在昆明遭遇如此困窘的情況下,北方的一兩個城市卻展示了東北虎氣吞山河的氣勢和勇猛,絲毫聽不進國際、國內大師級城市園藝設計師們——東北不易建四季花園舉辦世園會的忠告和建議,投資這項建設勞民傷財,最終也只能像春城一樣鍥而不舍地抱著悔恨,侍養一個病殘嬰幼走向生命的衰亡。試想,如果接受大師們不建世園會,而借助省城西部老工業遺跡,保留那些有代表性的廠房、煙囪、機械制造設備,建造一個世界級工業歷史博物館,豈不正符合東方魯爾之美譽,也能給后人留下一點歷史的記憶,留下工業文明歷史發展的印記。可是大師們還是眼睜睜含淚看到那三根曾屹立世界東方,匯集了世界冶煉工業史上輝煌的絕無僅有的煙囪及廠房,隨著瞬間的爆破聲而退出世界工業歷史舞臺,這些城市工業歷史的建筑性標志眨眼消失,留給這座城市市民的只有扼腕惋惜和感嘆。而讓市民無法理解的是,這個城市卻相繼呈現出了他們全球最丑建筑——方圓大廈、不倫不類的建筑——盛京大劇院。建筑者們尤以大劇院為自豪,炫耀其作為標志性建筑像一粒“鉆石”,鑲嵌在城市的南大門外。殊不知,無論是市民還是外地人,只要打此經過,無不譴責設計者的水準和執政者的草率。因為這粒難看的“鉆石”,不僅有傷大雅,而且還阻礙了交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它能給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強有力的支撐,更能給人類智慧插上翅膀。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特殊資源,是城市文化的載體,我們既不要一味糟蹋歷史文化遺產,也不要壓制城市發展活力,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準確定位城市,發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韻味。當然,我們決不要求千城一面,要么是婉約的古城古鎮,要么是氣勢磅礴的摩天大廈,要么是美輪美奐的歐式藝術造型,而是要合理規劃,結合城市實際,充分論證是否毀滅了該留下的祖宗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卻大言不慚地把它糟蹋掉,而又制造了不該留下的東西,把大自然饋贈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地全部矗立起毫無使用價值的建筑物。這絕對不是我們心中所期望的。因為我記住了這樣一句話: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里,并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只是無家可歸的外鄉人而已。說穿了,我們需要一個充滿個性和現代化氣息、有氣質有品位有文化底蘊的人居城市。
〔責任編輯 宋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