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雄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電工電子教學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高校各理工專業中,電工電子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符合新時期對電工電子專業人才素質的客觀要求。為此,需要綜合分析電工電子課程特點,從不同角度入手,改革電工電子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構建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學習電工電子課程理論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將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逐漸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等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電工電子教學;改革;分析
隨著電工電子技術迅猛發展,課程信息量日漸增加,高校必須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優化調整專業教學計劃,為了增添更多的電工電子教學內容,必須進一步壓縮課程教學學時。隨之,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向不同專業學生傳授電工電子專業理論知識,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已成為新時期各高校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放羊式”、“鴨填式”傳統教學模式仍然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而這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顯現,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極其低下。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電工電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全面、客觀地分析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現狀,多角度、多途徑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課程知識與技能,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1 新課程概念下電工電子教學現狀
1.1 課程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化
在新課程理念下,滿堂灌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在電工電子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極少,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真正吸收的知識并不多。在傳統教學手段作用下,電工電子神奇的世界并不能完美地呈現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程內容已具有的新穎性、互動性,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加上電器原理極其復雜,電器種類特別多,而學生對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生活經歷也非常有限,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就實驗操作而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按照相關的規程、套路,引導學生連接各電器元件,不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跳出定勢思維圈子,把專業理論知識學“活”,將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導致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低下。
1.2 學習內容與課程體系不合理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大都引導學生理解電流、電壓、電感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全面、客觀地分析整個電路,并詳細介紹三極管、開關門電路等理論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課程,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完善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但由于學習內容、專業課程體系長期固定不變,沒有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優化調整,導致該專業課程和電工電子技術發展無法有效銜接,無法滿足新時期發展的客觀要求,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普遍化,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水平低下,學生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無法滿足新時期企業相關崗位需求,無法很好地勝任工作崗位,充分展現自身才能,順利就業。
1.3 教師綜合素質低下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教師沒有以社會市場為導向,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分數仍然是評價學生各方面才能的重要標尺,重心都在考核學生記憶力、應試能力方面,沒有意識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該課程教師不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沒有全方位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心理特征等,沒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導致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失衡,課堂教學整體質量低下。
2 新課程概念下電工電子教學優化措施
2.1 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改革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浪潮中,教育必須面向未來,必須運用發展的眼光,更加關注學生畢業后工作實踐、后續學習方面。在新課程理念下,高校必須充分意識到寬口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深造學習,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要圍繞素質教育客觀要求,優化調整課程教學計劃,篩選更具針對性、更具價值的課程內容。在篩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展現“學以致用”這一重要的教學理念,做好課程內容前后銜接工作,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為培養更多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做好鋪墊。以“電路原理”為例,“含運放電阻電路的分析”是“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重要章節內容,可以篩掉,巧妙地安排一些“電路原理”課程方面的重要知識點,便于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好“電路原理”這門課程,健全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數字電子技術”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優化利用多媒體集圖片、文字、音像等于一身的特點,將集成芯片內部結構方面的內容制作成對應的PPT課件,讓抽象、復雜的重要知識點更加直觀、形象,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刺激學生感官,使其對集成芯片內部結構留下初步印象,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迅速融入課堂教學中,準確把握這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正確使用集成芯片的方法,為學生掌握規模可編程集成電路使用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章節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傳統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巧妙地融合,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新課題,做好課堂總結。在總結過程中,教師要再次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靈活應用對比、類比等方法,準確找出其中的相同、不同之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以“放大電路”為例,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方法,對比分析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電路的相同點、不同點,為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啟發,不要一味地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多引導、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入手思考該問題,利用已學的知識找尋正確的答案,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巧設問題情境,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思考,培養他們追求問題本質的素養,多開展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創業精神等。
2.2 注重電工電子課程實驗改革
從某種角度來說,重理論輕實踐是很多高校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新課程理念下,“電路課程”“模擬電子技術”等課程已從原有的理論課程中分離出來,單獨開課,單獨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考核。同時,豐富了原來單一的實驗課程,增加了設計性、基礎驗證性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構建了硬軟件相結合的課程平臺,同時重視理論與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踐、創新素養的培養。在課程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多角度巧妙地引進一些關于新技術、新方法等的實驗項目,優化實驗課程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新時期社會市場動態變化,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在“電路原理”課程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章節內容,班級學生已有的水平,優化調整電路設計仿真方面的內容,在“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講解電路仿真內容的時候,巧妙地引入_些關于EWB的內容。以此,進一步推進電工電子實驗課程改革,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也能得到優化利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程內容,培養他們多方面能力,比如,工程實踐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電路設計方法,提高自身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
2.3 優化考核方法
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考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學習與運營知識能力的關鍵所在。就傳統考試方法來說,單一、片面,不具有客觀性,無法全方位衡量師生各方面才能。在新課程理念下,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理論筆試+實驗操作”、“課題論文+專題答辯”,合理調整筆試考核比例,更加注重實踐技能測試,適當增加主觀試題,調整好二者之間的比重,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班級中每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優化教學方法,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做好鋪墊。此外,在考核教師各方面能力的時候,也需要從不同方面綜合考評,比如,實踐教學、學生管理,也就是說要更加注重對師生技能的考核,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理念下,電工電子教學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面、客觀地分析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探究學習方法、分層教學法,優化考核方法,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程。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顯現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挖掘他們已有的潛能,教師只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協作者等角色,注重引導、啟發,多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質疑,有效揭示事物本質,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比如,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與理解能力,成為新時期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有效填補人才空缺,滿足社會市場的客觀要求。以此,提高電工電子課堂教學有效性,進一步促進高校教學事業向前發展,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