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
【原文】或問:“樊遲之名誰取?”曰:“孔子取的。”問:“樊噲之名誰取?”曰:“漢祖取的。”又曰:“煩惱之名誰取?”曰:“這是他自取的。”
【譯文】有個人問:“樊遲之名是誰給取的?”另一人回答說:“孔子取的。”問:“樊噲之名誰給取的?”回答說:“漢高祖取的。”又問:“煩惱之名誰給取的?”回答說:“這是他自己取的。”
【點評】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偶遇知音
【原文】某生素善琴,嘗謂世無知音,抑抑不樂。一日無事,撫琴消遣,忽聞隔鄰,有嘆息聲,大喜,以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鄰媼曰:“無他,亡兒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音,聞之,不覺悲從中耳。”
【譯文】某先生平時喜歡彈琴,曾經說世上沒有他的知音,總是怏快不樂。一天閑著沒事。他又彈琴消遣,忽然聽到隔壁家有嘆息的聲音,以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門問是怎么回事。隔壁的老婦人說:“沒有什么,死去的兒子生前以彈棉花為生,今天您彈琴的聲音特別像他彈棉花的聲音,聽了,不覺悲從中來。”
【點評】過于自信、自負的人往往會鬧笑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