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和《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要求,科學評價循環經濟發展狀況,推動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行動,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完善了《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發改環資[2007]1815號)同時廢止。
《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一、各省級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財政部門、環保部門、統計部門要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測算和評價工作,抓緊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責任,抓好跟蹤督促。
二、各地要根據此次印發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本地實際和工作重點,制定市縣級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逐步將相關指標納入評價內容。
三、各地要加強本地指標的歸口管理,由統計部門會同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牽頭對相關數據指標進行收集、匯總和梳理分析,財政部門、環保部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支持各地通過建立調查分析制度,完善相關數據的核算基礎。
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將適時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各省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開展獨立評價,評價結果將作為今后申請相關資金、政策支持的重要參考,并向社會公布。
五、各地要在使用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將本地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對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完善。
近日,由鎢與稀土國檢中心牽頭起草的《鈥鐵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稀土總量的測定 重量法》與《鈥鐵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稀土雜質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等兩項稀土行業標準正式實施,填補了我國稀土合金產品中稀土總量和稀土雜質檢測的空白。
此前,國內外對鈥鐵合金中稀土總量和稀土雜質的檢測方法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各檢測機構的檢測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對稀土產品質量的判定和稀土產品的出口造成影響。
鎢與稀土國檢中心積極參與稀土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從標準研制著手,組織技術人員重點攻關,在前期開展大量基礎性研究和技術驗證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和重量法測定鈥鐵合金中稀土總量、稀土雜質的分析方法標準。該標準對打破我國稀土產品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將起到積極作用。
2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黃金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完善黃金市場,加強風險防范。鼓勵黃金金融產品創新,有序發展黃金租賃、遠期和期權等業務,建立多層次黃金市場體系,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黃金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了鼓勵黃金金融產品創新。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推進黃金行業轉型升級。其中,“十三五”期間,我國黃金產量年均增長3%左右,到2020年末,黃金產量達到500噸(力爭達到550噸)。
工信部提出,“十三五”期間新增黃金產能125噸,淘汰落后產能40噸,黃金年生產能力達到600噸(含進口料生產能力100噸)。黃金開采企業數量從600多家減少到450家左右??鄢S金生產消耗4000噸,全國新增黃金查明資源儲量3000噸,到2020年查明黃金資源儲量為13000~14000噸。
工信部還提出要利用“互聯網+”,完善產業鏈條。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加快黃金珠寶交易云商平臺、現代珠寶產業服務創意發展平臺、珠寶飾品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積極培育黃金珠寶高端制造產業園。積極開展高端鍵合金絲生產線建設,貴金屬提純、納米材料生產,黃金精細化工等項目建設,增加高端新材料有效供給。
目前黃金市場及保障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要完善黃金市場,加強風險防范。鼓勵黃金金融產品創新,有序發展黃金租賃、遠期和期權等業務,建立多層次黃金市場體系,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著力完善黃金交易市場體系,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黃金市場,提高場外交易市場黃金交易量。進一步加大黃金市場監管力度,切實防范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要充分發揮黃金的融資功能,降低融資成本。繼續發揮金融機構的主渠道作用,探索直接融資的新渠道、新形式,擴大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廣泛利用國際國內兩個資本市場融資,外引內聯、引進國內外的技術和資金。